第五百八十八章 武昌城下-第2/3页





    武昌城外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城外所有民房尽皆被付之一炬,巡抚常大淳、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学政冯培元等武昌一众大员站在谯楼上看着大火蔓延,看着惊慌失措的百姓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布政使梁星源终是心有不忍,轻叹了一声,“战事未起,先苦了百姓......。”

    “慈不掌兵,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早就张贴告示让他们撤离,他们赖着不走,咱们有什么法子?太平军已经抵达金口,还能再拖下去?”巡抚常大淳沉声道:“发匪善于穴地攻城,这些民房不烧,发匪会以这些民房为掩护挖掘地道,会拆了这些房子用木料打制攻城器械.....,再说了,就算咱们现在不烧,也会毁于战火!”

    梁星源没反驳,毕竟这事关乎阖城大小官员的生死,若是不能坚守到援兵抵达,阖城官员怕是无一能幸免,城内百姓伤亡也不会小,瞥了一眼聚集在城门外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缓声道:“房子烧了也就烧了,这些百姓总该让他们进城避祸罢。”

    常大淳看了他一眼,冷声道:“梁大人可真是菩萨心肠,如此多百姓涌进城,城里的粮食能够支撑几日?援兵何时能到?到了之后又是否能够及时解围?”顿了顿,他沉声道:“开炮,开炮驱散城外百姓,另外,着人仔细检查,看看各个城门洞是否都用石头彻底封堵?”

    次日午后,太平军船队数千艘大小船只遮江蔽浪而来,层层叠叠的帆影一眼望不到头,瞧见太平军如此大声势,武昌城里大小文武无不惊慌失色,发匪杀官,可是毫不手软,有关发匪破城,屠尽城内官员兵丁士绅的传闻他们可没少听说,人人心里都在暗自打鼓,发匪如此大阵仗,武昌城能守得住吗?

    抵达武昌江面,太平军毫不停顿,随即就发起攻击,黄玉琨、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等部将率领部众按照战前部署,分兵攻占汉阳、汉口,这倒不是轻敌,而是侦知汉阳只有千余官兵防守,而异常繁华的商贸重镇汉口则无一兵一卒。

    第一时间攻占汉阳汉口,既为掠夺各种物质,也是为扎营所需,太平军十万之众,总不能在武昌城下扎营,毕竟身后还有僧妖头的数万清兵正兼程赶来援救武昌。

    不过半日,黄玉昆率太平军在龟山登陆,击溃守军,继而攻入府城,汉阳知府董振铎以及手下大小文武官员数十名阵亡,千余守军在城中负隅顽抗,被剿灭一尽,太平军轻松攻克汉阳,继而占领汉口。

    杨秀清登陆进驻汉口万寿宫,发布第一道命令:“马上控制汉阳沿河及汉口沿江大小船只,不为所用者,杀!”随后,他又遣人召典水匠唐正才来见。

    唐正才不过三十出头,相貌堂堂,身形魁梧,常年走南闯北的他不仅见多识广而且人也十分精明,听闻东王召见,连忙放下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到万寿宫,进门见礼之后,他才恭谨的道:“东王殿下有何吩咐?”

    杨秀清也不与他废话,径直道:“大军驻扎汉阳汉口,攻打武昌,兵力调遣输送,很不方便,在长沙之时,翼王曾用船只搭建浮桥,这长江之上能否也搭建浮桥?”

    略微沉吟,唐正才便沉声道:“能!”

    杨秀清听的一喜,军情紧急,前有虎后有狼,武昌城的清兵又是缩头乌龟,他心里着实有些急,当即便道:“一日夜间可否搭建成?”

    太平军什么都不多,唯独船多,唐正才当即一咬牙,道:“能!不过.....长江风大浪急,用船只搭建简易浮桥,怕是经不起风浪。”

    杨秀清沉声道:“先搭建简易的,再搭建牢固的,不过都必须快!五日之内,必须都完成!”

    “末将遵命!”

    唐正才也甚是了得,一日间就利用船只在江面上构建了两座简易浮桥,一座由汉阳鹦鹉洲至武昌白沙洲,一座由汉阳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使的汉阳与武昌水陆相联。

    水营架桥,陆营也没闲着,在城南长虹桥一带挖壕沟,筑土墙,修坚垒,以阻击僧格林沁的追兵,以免追兵与守军对太平军形成两面合围之势。

    与此同时,由石达开率领的陆路大军也及时赶至武昌城下,占据了城东南的钵盂山、洪山、小龟山、紫荆山,包围了文昌、望山、保安、中和、宾阳、忠孝、武胜等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