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迂回包抄-第2/3页





    孔建安轻声道:“在安南行纸钞,可以收放自如,在下倒是觉的,这倒是一个试探朝廷反应的好机会。至于回流,元奇也不是没行银票,只要不是大规模的纸钞回流,纸钞与银票何异?朝廷不会太在意。”顿了顿,他接着道:“如今元奇团练已纳入朝廷经制......,总不能不行纸钞了罢。”

    “言之有理,倒是我钻了牛角尖。”易知足微笑道:“或许咱们应该转换一下思路,采取迂回包抄的方式行纸钞。”

    孔建安会意的笑道:“大掌柜可是打算从藩属国入手?”

    “不错!”易知足颌道:“唯有从藩属国入手,朝廷才会放任,不过,这事得好好跟朝廷沟通一下,对一众藩属国实施金融侵略,有利于朝廷对藩属国的掌控,朝廷想来是乐见其成的。”

    顿了顿,他才吩咐道:“先预做准备,不仅是印刷纸钞,也要加大在沿海一众藩属国增开分行的力度,行货币,终究还是要以武力为后盾的。”

    “属下明白。”孔建安兴奋的道,若是能在安南、朝鲜以及南洋诸藩属国大范围推行元奇纸钞,大清本土的纸钞行就是水到渠成,无可阻挡。

    待的孔建安离开,易知足依然在盘算着纸钞行之事,行纸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谁都清楚,纸钞一旦贬值就是废纸一张,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已出现纸钞,历经宋元明三朝,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淘汰,这让老百姓对纸钞敬而远之。

    安南情况特殊,一旦吞并了安南,元奇可以凭借着南洋海军的武力强制在安南全面推行纸钞,可其他藩属国呢?以元奇分行推行,难以大范围普及,唯有以武力恐吓强制推行!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诉诸武力,还的将藩属国的王室拉进来元奇来,大棒加胡萝卜,永远是最好最稳妥的法子。

    广州,越华书院,钦差行辕。

    刚从外面吃过早茶回来的惠亲王绵愉哼着小曲儿,步态悠闲的走进钦差行辕,易知足回广州这段时间只来拜访过他一次,他丝毫没放在心上,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个征南大将军就是个摆设。

    行军打仗的事情他压根就不懂,粮草弹药等辎重补给的事情他插不上手,至于安南方略什么的,他压根就不想,反正有功劳少不了他那份,他何苦没事给自个找不自在?易知足不来找他,他乐的自在。

    沿着林**没走多远,一个管事便急冲冲的迎了上来,利落的见礼道:“禀王爷,有京师六百里加急。”

    一听六百里加急,绵愉不由的皱了下眉头,不消说,肯定是谕旨下来了,着他与安南使团谈判,想到又要乘船出海,他心里就有些怵。

    赶回住所一看,果然不错,道光下旨,着他与易知足商议,尽快与安南使团达成协议,令他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道旨意,着易知足即刻进京!

    易知足不是夏季才从京师回来?这才几个月时间?怎的又召他进京?绵愉满头雾水,实在猜不透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宗室觉罗子弟的事情还是安南的事情?若是安南的事情,不可能还要瞒着他,难道是南洋海军的事情?他也懒的多费心思,当即吩咐,去唤易知足前来。

    匆匆赶来的易知足看过谕旨后也是琢磨不透,总不至于道光又病重卧床了吧?否则实在是没有召他进京的理由,这才出京几个月时间?

    见他也是一脸迷茫,绵愉道:“国城尽管放心,安南谈判事宜,本王必然会极力争取,不达目的誓不休。”

    安南谈判事宜,易知足并不关心,他很清楚绵愉的斤两,绵愉出面比他更适合,他担心的是京师的风险,这无头无脑的突然召他进京,怕不是什么好事。

    见他皱着眉头,绵愉笑道:“皇上一年两次召你进京,这是多大的恩宠,多少人盼还盼不来呢,再说,你有快船,别人进京一趟需要一两个月,你半个月就足够了。”

    “如今可是冬季。”易知足摇头道:“渤海冰封,只能走6路。”

    “广州这地方冬季也是暖如暮春,本王倒是忘了这茬。”绵愉说着宽慰道:“走江宁前往京师也费不了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