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操之过急-第2/3页





    “直隶。”包世臣也不卖关子,径直说道:“直隶是天下行省之,元奇要想博取朝廷的绝对信任,当先扶持直隶,再则,直隶乃是大清财富汇聚之地,也利于集中财力,虽说朝廷同意在各省推行元奇模式,但毕竟是试行,试行成败关乎元奇模式的推广,不容有失。”

    这话不无道理,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直隶适合自由竞争还是朝廷扶持?”

    “爵爷说笑了不是?直隶如何能允许商帮自由竞争?”包世臣轻笑道:“直隶的商帮但凡是稍有点实力的,皆有极大的背景,若是自由竞争,岂非乱的一团糟?”

    易知足听的一笑,确实如此,若是直隶允许商帮自由竞争,朝中四派必然是争的头破血流,况且,道光也不能容忍直隶经济掌控在任何一派之手,“直隶算一个,还有一个呢?”

    包世臣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另一个不好权衡,想来爵爷应该心中有数。”

    易知足笑了笑,道:“山西。”

    山西?包世臣颇觉意外,他原本还以为应该是沿海沿江的省份,没料到居然会是山西,略微沉吟,他才道:“爵爷是看中了山西商帮的雄厚财力还是因为山西巡抚梁萼涵?”

    山西巡抚梁萼涵虽不是王鼎一派,却是潘世恩一派,为官颇为清廉,名声颇佳,也不怪包世臣如此问,不料易知足却摇头道:“晋商确实富,梁萼涵亦算是好官,却不是我选择山西的原因。”

    顿了顿,他才接着道:“选择山西,是因为山西的煤炭,煤炭是展工业必不可少的燃料,必须优先考虑将山西的煤炭资源开出来,一是煤炭开采一是铁路运输,山西和直隶,必须优先考虑山西,直隶要展工业,离不开山西的煤炭。”

    原来是出于这个考虑,包世臣点了点头,他清楚对方之所以给他说的如此明白,是要他写折子,略微沉吟,他才道:“这次招募海军和海军学院招生,引起的轰动不小,各地赶来上海和广州两地应征和应试的人数不少,朝廷对此怕是会有微词。”

    易知足漫不在意的道:“先生可知本爵为什么要借此机会吸引大量的青壮前来上海广州两地?”

    听他如此问,包世臣有些诧异,难道不是为了借机向安南输送兵源扩张元奇团练实力?转念他便反应过来,就算是要在安南扩张实力,元奇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瞧这阵势,这次吸引来上海广州两地的人数怕是得有好几万,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是为兴办工厂储备人力?”

    “不错。”易知足道:“广州目前正计划筹建一系列的新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学徒,上海进行基础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如今祥符大堤已经合龙,有不少灾民正在6续返回,需要补充,而且上海稍后也将开始兴建工厂,两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英吉利当年为了展工业,推行了圈地运动,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化成了工人,咱们没这个能耐,只能利用各种机会来吸引大量人口以满足两地展工业的需要。”

    包世臣皱眉道:“这些人可都是冲着海军和海军学院而来,怕是未必会愿意进工厂,再说了,朝廷本就对元奇不放心,对这情况也不了解.....。”

    易知足笑道:“先生大可放心,海军和学院招收名额有限,从目前反馈回来的消息看,估摸着是十中取一,而且安南也用不了如此多人,被淘汰下来的,十有**会进工厂。

    至于说朝廷不了解......,写折子让他们了解就是,朝廷对广州那几个厂子的情况颇为关注,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也不是不知道。”

    说着,他转身伸手礼让道:“进去说罢。”

    两人进屋落座,易知足才接着道:“元奇团练在安南扩军,我想上密折向皇上明言......。”

    听的这话,包世臣一楞,“爵爷有把握说服皇上?”

    “耆大人曾提及过,皇上有意开疆拓土以一洗租借香港之耻。”易知足缓声道:“元奇擅自出兵安南,朝廷佯做不知,这等于是默认,由此也证明了皇上确有吞并安南之意。

    再则,元奇团练要分驻四个通商口岸,不可能在安南留驻太多兵力,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奏请在鸿基训练新兵,以镇守鸿基和新安府,我已传令鸿基,攻占新安府,以元奇团练的战力,相信再有一个月,必能全面占领整个新安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