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扩张江南-第2/3页





    易知足却是悠闲起来,一天到晚混迹茶楼酒肆,打探市井间的议论,江宁地方大员不少,不乏有见识的,对于内务府入股一事质疑的议论并不少,了解内务府情况的官员可不只林则徐一个,消息灵通的官员对内务府的情况都略知一二,哪有不走漏风声的。

    就在市井间议论对这条消息越来越质疑的时候,朝廷邸报抵达江宁,内务府入股元奇京杭铁路五百万两白银,京师一众皇室宗亲合伙入股五百万白银。次日将邸报刊载出来,再次引起了轰动,原本市井间的质疑声一扫而空,转而是感慨的消息灵通和快捷。

    铁路公司总部,后院。

    易知足看着才送来的折子一脸苦笑,道光在他的折子上的朱批就一句话——朝廷借贷二千万两。

    道光这个忙不是白帮的,在原本借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千万两白银!

    转眼便到十二月,初七一早,满眼红丝却一脸兴奋的齐通榆快步走进易知足的房间,见礼之后,便沉稳的禀报道:“江浙豫鲁和直隶五省上个月的汇总已统计出来,铁路募集资金总额合计四千六百三十二万两。”

    这个数字与易知足预料的差不多,扣除内务府那一千万,实际也就三千六百万,在他预料的三五千万之内,而且还是偏低,给朝廷借贷二千万,元奇实际也就只剩下二千六百万。

    见易知足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齐通榆试探着道:“这还只是一个月,后期再筹集个一二千万应无问题,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国入股的消息,是不是?”

    “既然能够筹集到四五千万,也就没必要节外生枝。”易知足说着问道:“两江及浙江四省各分行吸纳的存款可统计出来?”

    “禀大掌柜。”齐通榆道:“四省截止上个月月底,共计吸纳存款一千五百二十六万两白银。”

    易知足皱了皱眉头,这个数字就有些不如人意了,江南可是号称大清财赋重地,是大清最为富庶的地方,元奇以高息吸纳存款,将近一年时间居然只吸纳到一千五百万,不过,考虑到铁路吸纳了三千多万,而且江南商帮扎堆,他也就有些释然。

    略微沉吟,他才道:“调四百万两白银去上海,此间已无大事,我明日返回上海。”

    上海,黄浦江。

    江面上,两艘战舰开路,三艘战舰殿后,中间是二十艘大小不一的海船,其中有十艘是西洋风帆船,猛然看见这支船队,江面上的船只纷纷避让,江岸上不少人也纷纷关注,待看的船上桅杆顶端飘扬着的是蓝白相间的条纹旗——海魂旗,一众人才暗松了口气。

    对于海魂旗,黄浦江上的船家和上海百姓都不陌生,几个月前,悬挂着海魂旗的船只他们可没少见,知道那是元奇的船队,待船队驶近,见的船上都是黄皮肤黑眼睛,就连不若是海魂旗的,也都暗松了口气。

    为首最大的那艘战舰甲板上,伍长青一脸兴奋的道:“这就是上海?”

    “还算繁华。”何叔泰含笑道。

    解修元笑道:“如今这可是伍大人的地盘。”

    “解掌柜少来打趣。”伍长青笑道:“这是大掌柜一早就看好的地盘,日后,元奇总号不定都会迁来这里。”

    听的这话,何叔泰不由的一楞,“即便是开埠了,这里也不过是一个县城,大掌柜怎会如此看重此地?”

    解修元笑吟吟的道:“何掌柜的这是质疑大掌柜的眼光?”

    “不敢,不敢。”何叔泰连忙道,开什么玩笑,如今元奇上下谁敢质疑大掌柜的眼光?

    老白渡码头上,严世宽一脸微笑的望着缓缓靠过来的船队,在他身后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兵丁将码头上的闲杂人等都清理一空,肖明亮大步走上前来,不解的道:“不就是伍大人上任,弄出那么大的阵仗来?”

    “没人知道伍大人赴任。”严世宽笑道:“清理码头是为了保证银元的安全,随船而来有五百多万银元。”

    五百多万银元,难怪派了五艘战舰护航,肖明亮沉吟了一下,才道:“准备在江浙推行银元?”

    严世宽微微摇了摇头,道:“不清楚大掌柜是如何安排的,真要推行,五百万太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