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铁路私营-第2/3页





    两大报纸当然不仅只是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的消息,更对这条铁路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预测和评估,这才是引起轰动的真正原因!

    一时间,整个江浙一片轰动,并迅速的向外省传递,上至官员士绅,下至商贾百姓,整个江浙都掀起一股议论铁路的热潮,实在是因为京杭铁路的影响太大了,最直接的就是漕运和河道,这直接关系到数十万百姓的生计,关系到成百上千官员的命运。

    所有人都在议论着京杭铁路,更有无数人在议论铁路会不会经过自己所在府县乡镇,有渴盼的,也有担忧的。所有人都渴盼对铁路对火车的情况了解的更详细一点,原本绝大多数人对于铁路火车只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谁料想到,这才一年时间不到,铁路就会与他们息息相关?

    江宁,水西关,下码头,吴宅。

    吴飞扬一脸兴奋的看着老头子吴朝阳和杜长德,朗声道:“都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一事绝对是铁板钉钉!”

    “你兴奋个什么劲?”吴朝阳笑道:“这条铁路究竟是个什么章程如今还不知道,若是朝廷出资,对咱们漕帮来说,就是祸非福。”

    吴飞扬道:“不会的,孩儿相信易爵爷。”

    “朝廷现在是什么情况,帮主也不是不知道。”杜长德缓声道:“就算以前还攒有点家底儿,如今也都败光了,京杭铁路,遥遥三千余里,可不是千儿八百万能修好的,至少要数亿两白银,朝廷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耐。”说着,他看向吴朝阳道:“帮主应该前去上海拜访一下易爵爷,报纸上既然都刊载了,这事也应该快了。”

    吴朝阳点了点头,也确实该亲自去拜访易知足了,短短大半年时间,易知足已经从上海道员成为一等子爵和手握重兵的南洋提督,已经达到他们漕帮需要仰视的地步,如今更是能够掌控漕帮十万帮众的命运,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两江总督府,二堂。

    魏源放下手中的,看向林则徐,笑道:“通过签约让英吉利承建京杭铁路,确实是一着妙棋,若非如此,这一团乱麻怕是根本扯不清,就是十年八年,这条铁路只怕也未必能提上日程。”

    “也只有知足有这份胆魄!”林则徐颌首笑道,京杭铁路非比一般铁路,一旦建成,就将结束延续了数百年的漕运,在朝野上下对修建铁路争议不休的情况下,易知足一手促成英吉利承建这条铁路,实在是高明之极,直接将依附漕运的既得利益集团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条铁路建成之后,估计也没人会反对修建铁路了。

    “公开刊载这条消息,应该是为了造势。”魏源缓声道:“看来知足是倾向于商办铁路,否则也没有造势的必要,只是这条铁路遥遥三千余里,造价怕是得以亿计,元奇真能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墨生何须替知足操心。”林则徐笑道:“京杭铁路可说是大清最有经济价值的一条铁路,堪称是一本万利,不知有多少巨商富贾削减脑袋想分一杯羹,何须担心筹集不到足够的银子?”

    魏源兴趣十足的道:“知足向东翁透露过具体的设想?”

    “大致提过。”林则徐道:“元奇打算采取股份制来募集资金,不过,具体是官商合办,还是纯粹的商办,还的看朝廷的态度。”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道光盘腿坐在炕上扫了一眼跪在下面的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敬徵、祁隽藻一眼,道:“卓秉恬、易知足的折子都看了罢,两人都提请私办,你们是何看法?”

    “皇上。”穆章阿率先开口道:“京杭铁路乃京师至江南的干线,不仅关系到漕运,也关系到京师的安危,私办,不利于朝廷对铁路的掌控。”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祁隽藻毫不迟疑的道:“不论是官办还是官商合办,朝廷都拿不出银子来。”

    “可以借贷!”穆章阿沉声道:“根据佛广铁路运营情况核算,十年就能收回成本,京杭铁路应该比佛广铁路更为赚钱”

    “佛广铁路不过短短四十里,沿途平坦,少河流,修建成本低,且无须借贷偿还利息。”祁隽藻毫不退缩的道:“京杭铁路则不然,足足三千余里,如今线路尚且没有勘测出来,也无造价预算,焉知就能比佛广铁路更快收回成本?更何况,朝廷经营管理根本无法与元奇的经营管理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