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一六章 (二十六)-第2/3页





    “谢大人!”吴廷献连忙躬身道。

    次日一早,天色微明,白土山大营兵丁四出,打着元奇的旗号分赴浦口、北河口、大胜关、赛虹桥、江宁镇等沿江各个重要繁华的关口港市。

    易知足此举不仅是为了保护各关口港市争取民心,打响元奇团练的名头,也是为了打击一下英军的气焰,让英军清楚,江宁有元奇团练坐镇,别恣意妄为,当然,更主要的是让英军见识一下米尼枪的威力,为与璞鼎查的谈判争取一些筹码。

    驻泊在下关的英军前锋舰队并没有闲着,一早就派出蒸汽轮船和小船在上下江面巡截船只,派遣小股部队到江宁城外四处活动,侦察地形、守军布防,顺带抢掠财物、食物。

    从上午开始,元奇团练与英军在白土山、迈皋桥一带以及浦口、北河口相继发生小规模的战斗,初次对上元奇团练米尼枪的英军无一例外全部吃了大亏,大半天时间就伤亡了二百三十余人。

    遭此打击,英军大为收敛,除了依旧派遣轮船和小船在上下江面巡截船只外,不再派遣小股部队外出,而是老老实实的呆在下关等候后继的主力舰队到来。

    英军安静下来,江宁城内却一点不安静,奕山、僧格林沁、德珠布联手发动大规模的肃清内奸行动,大索全城,凡是近期来江宁的外籍士绅商贾百姓全部严加审查,尤其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尤其严厉,一天时间就在菜市口斩杀了六十多个有会党嫌疑的,整个江宁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恐慌。

    两日后,八月七日,璞鼎查的座舰“康华丽”号抵达下关,八月八日,清英双方在静海寺举行第一次高规格的会谈,英方出席会谈的是璞鼎查、巴加、郭富、马礼逊、罗伯聃、巴夏礼,清方出席的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林则徐、参赞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参赞大臣上海道员易知足、江宁布政使黄恩彤,上元知县吴廷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寺庙扎堆的江宁,静海寺不论是规模、香火还是名声,都排不上号,这座寺庙是明成祖为了褒奖郑和下西洋的功绩敕建的,静海寺取四海平静之意。

    清英会谈之所以选中静海寺,是因为静海寺距离下关英军舰队驻泊处不远,而且之前由江宁布政使黄恩彤主导的与英方关于赎城金的谈判就是在静海寺举行的。

    会谈的会议室并不大,三张方桌拼成了一张长条桌,双方代表各座一边,易知足官位不高,但挂着个参赞军务的头衔,因此排在第三位,实际就是正中间。

    会谈一开始,介绍完双方代表的身份之后,璞鼎查就直接调换了座位,与易知足对面而坐,并且不顾礼仪,完全忽略了林则徐、僧格林沁两人,径直对易知足道:“元奇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对外贸易是元奇最重要的一部分,做为贵国对外贸易最大的贸易国,英吉利很乐意与元奇结为商贸伙伴,而不是敌人。”

    易知足扬了扬眉头,道:“我可以理解,阁下这是在威胁我吗?”

    “不。”璞鼎查连忙道:“我的前任乔治懿律和现在的副手查理义律都对易先生非常赞赏和尊敬,对于元奇也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我是真心希望元奇能够成为我国在远东最为重要的商贸伙伴,不希望元奇卷入这场战争,影响以后双方的商贸合作。”

    易知足双眼平视着他,语气平静的道:“元奇非常乐意与英吉利结为商贸伙伴,在军工、机械、船舶、冶炼、铁路等多个领域进行密切的合作,但是,有一点阁下说错了,不是元奇要卷入这场战争,而是贵国将元奇卷入了这场战争。

    元奇是大清帝国的元奇,我国有一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清帝国的荣辱,就是元奇的荣辱,大清帝国的对外战争,元奇不可能置身事外。”

    听的翻译,林则徐暗赞了一声,看了对方翻译一眼,他担心对方翻译是否能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准确翻译过去?

    稍稍沉吟,璞鼎查才道:“我不希望元奇毁于这场战争,这对于贵我两国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