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户部银行-第2/3页





    “微臣遵旨。”卓秉恬说着又请示道:“微臣愚钝,是否以户部名义?”

    道光颌首道:“就叫大清户部银行江宁分行。”

    上海,黄浦江。

    一艘方头方尾的大号载客沙船缓缓的靠上大东门外的老白渡码头,船一停稳,李旺便跳下船来,扬手叫了一顶青布小轿,易知足在一众长随打扮的团勇护卫下缓步上岸,径直上了轿子,吩咐道:“去道台衙门。”

    其实从码头可以换乘小船沿河浜入城,不过,易知足近几日来一直是在船上,实在是不愿意再坐船,况且从码头沿河浜入城,河道上也是拥堵不堪,还不如坐轿子快,这段时日,他从江宁到太平府,安置妥当元奇团练的驻地之后,又匆匆乘船赶回上海,虽说内河风浪小,但却远不如海上航行令人心旷神怡。

    太平府距离江宁不远,不过百五十里,走陆路骑马,一路不耽搁,快马加鞭,大半日就能到,徒步行军,两日也妥妥有余,从采石镇沿江顺流而下,可朝发而夕至。

    在太平府停留了两日,易知足便乘船返回上海,他可不敢在太平府长时间耽搁,他这个迟迟到任的上海道台,一到任又不见了人影,可不利于稳定上海人心,对于他来说,上海才是最重要的。

    轿子在道衙大门口落轿,门口值守的衙役连忙赶了过来,上海道在上海县城最大,一般是轿子,即便是县太爷的官轿也不会不懂规矩在大门口落轿,两衙役赶上前来正欲呵斥,李旺已是抢先道:“道宪大人回衙,不得无礼。”

    听的这话,两衙役一楞,待见的易知足从轿子出来,年纪样貌都与平日议论的相符合,当即不敢怠慢,连忙大礼拜见。

    “付钱。”易知足指了指有些发愣的轿夫,随即又对两衙役道:“非是公堂,无须大礼,起来罢。”说着,缓步拾阶而上。

    进的大门,道衙一众衙役书吏闻讯之后纷纷赶了出来迎接,待的易知足走到大堂院,有那几个见过易知足的书吏,见的确实是道台大人,连忙就地跪下,道:“恭迎大人回衙。”刹那间,院子里就跪了一地。

    易知足停下脚步,扫了众人一眼,道:“都各司其职,明日一早再行参拜之礼。”说着,径直往后而去,才到二堂宅门,包世臣就迎了出来,躬身道:“恭迎东翁回衙。”

    “包先生无须多礼。”易知足含笑还了一礼,道:“本想赶在开印之前回来的,却耽搁了几日,有劳包先生。”

    “份内之事,东翁何须客气。”包世臣说着伸手道:“东翁请。”

    易知足边走边问道:“这几日可有要紧之事?”

    “事情不少。”包世臣含笑道:“墨生举荐了几位幕僚,人已经来了,目前暂且安置在三堂西厢的院子里,须的东翁定夺,另外,县尊来过,再有.....。”略微一顿,他才道:“京师有封私信,看戳记,应是五百里加急送来的。”

    五百里加急?易知足脚步一缓,京师有反应了?若是肃顺来信,不可能是五百里加急,他虽是急于回后院洗浴,却更急于知道京师的反应,当即便道:“去签押房。”

    查看了下火漆,易知足才拆开大牛皮信封,取出小信封一看是王鼎的来信,他登时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实则听闻是五百里加急,他就已经预感不妙了。

    逐字逐句将信看完,他将信递给包世臣道:“包先生也看看。”说着,他摸出支雪茄点上,还好,他没有鲁莽,没有急于在苏松两府铺开,否则,怕是连上海县城的地盘都守不住。

    不允垄断江浙钱业,府县只允许一城一号,万幸的是,道光毕竟还是给他留存了点颜面,让元奇垄断上海县城钱业,当然,对于他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他甚至可以不要江宁,但不能不要上海。

    包世臣缓缓放下书信,难掩心头的震撼,“元奇真有一统江浙钱业之打算?”

    “一统江浙之钱业,便可一统大清之钱业,元奇确有这个长期打算。”易知足直言不讳的道:“不过,朝廷明显是不会给元奇这个机会。”说着,他笑了笑,道:“允许府县一城一号,元奇也知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