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铁路之利-第2/3页





    说着,他话头一转,“铁路运输,可不仅仅只是用于运煤,铁路运输的优越性,将极大的促进东南西北各地商品的快速流通,商品流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赋税!就说山西的煤,煤在山西不值钱,运到广东就值钱了,这一流通,山西、广东、朝廷,三方面都受益。

    还有,铁路运输不只是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还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不论是商品还是货币,流通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财富就越多,朝廷从中得到的赋税也就越多,大清要想富国强兵,兴建铁路,势在必行。”

    “若论经济之道,大清怕是无人能及知足。”林则徐说着看了绵性和琦善一眼,道:“兴建铁路,争议颇大,此番借着佛广铁路通车之机,知足最好是将再加以阐述引证完善,如此方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话才落音,“呜”一声长鸣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一俩客运列车缓缓的驶进了站台,待的列车停稳,易知足才含笑道:“诸位大人,这是客运列车,有兴趣的可以上车乘坐,到佛山转一圈回来。”

    绵性率先起身笑道:“自然是要亲身体验一番,才能尽知火车诸般好处。”

    林则徐跟着道:“钦差大人有此雅兴,下官自当奉陪。”

    “末将也凑个趣。”关天培跟着道。

    见的绵性、林则徐、关天培都要试乘,琦善便含笑不语,总不能一众大员都去试乘,毕竟不清楚这洋玩意是否安全。

    受邀请试乘的自然不只是一众官员,广州稍有名望的士绅商贾都在邀请之列,广州几大学院的先生士子也在邀请之列,原本不少年纪较大的士绅商贾对乘坐火车还有些担忧,见的钦差大臣辅国公绵性,两江总督林则徐、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堃等大员都欣然登车,一个个自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纷纷跟着登车,当然,也有不少人将机会让给自家的子弟。

    登上火车,林则徐等人在易知足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参观熟悉车厢,待见的还有厕所有自来水洗手,他不由的笑道:“设计的可真是周到。”

    “不周到可不行。”易知足道:“佛广铁路是路线短,长的路线要坐好几天,甚至是十多天,吃喝拉撒总的解决好,以后还会增加卧铺车厢,可以睡觉,这木椅子也要改进,改成软垫坐椅,否则时间长了受不了。”

    “不错。”林则徐轻赞了一句,一行人回到车厢,三三两两的分头坐下,这节车厢是专为一众官员准备的,上来人不是很多,显的空荡荡的。

    落座之后,林则徐抬头张望了一下,才看向易知足,道:“知足知道蜀道难,闽道难,可听说过晋道更比蜀道难?山西境内,大山重重,深涧沟壑,丘陵连绵,可非广州这一马平川可比,要想修铁路出晋,可非易事。”

    “晋道难行,在下听闻过。”易知足道:“不过,山西出好煤,而且储量极大,即便再难,也要修一条铁路进去。”

    林则徐担忧的道:“铁路造价昂贵,佛广铁路不过三十余里,且是一马平川,尚且要数百万银元,山西.......。”

    “山西老抠,富甲天下。”易知足道:“修铁路进山西对山西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晋商比谁都清楚,只要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修铁路的好处,游说晋商修铁路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话一落音,就感觉微微一晃,他连忙提醒道:“车开了,大人留神。”

    也就是微微一晃,列车就缓缓向前滑行,往着窗外向后倒退的站台,林则徐有些诧异的道:“这么平稳?”

    易知足点了点头,笑道:“火车不颠簸,看报喝茶都可以。”

    “哦,那可是免了舟车劳顿。”

    出了站台,火车渐渐加速,看着窗外景色飞快的倒退,林则徐感慨的道:“这似乎不比奔马慢,但却毫不颠簸,若是真能在大清推广普及,出行倒是方便多了。”

    “不仅方便,而且快捷。”

    “确实快。”林则徐说着话头一转,“这铁路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

    “这可不好说。”易知足斟酌着道:“看地段来,象佛广铁路,修建难度小,成本低,又是经济繁华之地,货运客运量大,五六年就能收回投资。若是偏僻荒凉之地,估计二十年也收不回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