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发行国债-第2/3页





    另则,这批四千余人的英军战俘,咱们迟早要交还英军,不过是早晚而已,不论是交换战俘还是英军付赎金赎回,在下窃以为,都不及此时痛快的交还给英军。 ?·”

    这批数量庞大的英军战俘,琦善早就打算将作为与英夷谈判的筹码,如果白白的交还给英军,他与英夷的谈判只怕会相当艰难,但易知足说的在理,他也不好直接反驳,略微沉吟,他才道:“战事尚未结束,就将四千战俘拱手交还,知足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易知足看了看两人,含笑道:“要向朝廷和天下人交代的,是二位大人,与小子无关,元奇团练不过是负责羁押管理这批战俘而已,况且,交还四千战俘,如此大事,岂是在下区区一个行商能够做主的,广州这不还有钦差大人和部堂大人坐镇。”

    琦善不由的一楞,合着这事情还得他两人来背负这恶名?林则徐却是瞪了易知足一眼,道:“如此大事,知足也敢擅自答应。”

    “十日之期是英夷提出来的。”易知足一脸无辜的道:“再则,在下也跟英夷说的明白,此事最终须得二位大人定夺。”

    听这话,琦善脸色稍稍缓和,他知道林则徐最重清名,当即试探道:“少穆以为该当如何?”

    林则徐心里明白不过,这批英军战俘,他根本就做不了主,想要做主,就的给元奇支付二百万的赏银,易知足这不过是给他们两人台阶下,再则,他也赞同易知足的想法,用四千战俘换取沿海各省大半年的太平,这笔帐怎么算都合算。

    对于琦善的那点心思,他也是一清二楚,略微沉吟,他才道:“英夷舰队早静庵兄两日抵达广州,若是再度北上,搅乱江南,咱们怕是都难辞其咎,况且,若真能就此消弭一场战事,亦是功德无量,京师,咱们如实上奏,至于天下士绅,可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听的从他口中说出‘正确的舆论引导’,易知足不由的暗笑,林部堂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接受能力也强,立马就能想到用报纸来进行舆论引导。

    琦善并不知道林则徐颁发悬赏告示的事情,听的这话,不由颇觉意外,想想,也不无道理,易知足与英夷约定的是十日之期,在他这个钦差抵达广州十日后,英军舰队再度北上搅乱江南,道光岂能轻饶的了他?

    不过,如此一来,与英夷的谈判可就不是一般的麻烦,英夷提出的要求很是苛刻,做出让步,让到什么程度,英夷才会满意?懿律才能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事?更要命的是,与英夷谈判,完全是他这个钦差大臣的差事,谈判不力,丧权辱国的恶名只能他一个人来承受。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释然,林则徐珍惜羽毛,谈判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指望他,有他掺和,只会谈崩,谈判的恶果总的有人来承担,若是真能通过谈判消弭这场战事,就算是背个恶名又如何?

    况且,林则徐都同意交还战俘,他还能如何?以钦差的身份压制,倒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事传出去,他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默然良久,他才开口道:“少穆既然赞成,那就交还给他们,不过,战俘交还之前,我的详细核查。”

    这是担心广东方面弄虚作假,谎报战功,林则徐颌首道:“这是自然。”

    经这事一搅和,琦善的心情有些低落,半晌没吭声,见这情形,林则徐站起身道:“静庵兄奔波了一日,早些歇息罢,在下告辞。”

    易知足也连忙跟着起身,躬身行礼,不想琦善却道:“知足且留下来。”说着,他起身将林则徐送了出去,折回厅堂,落座后,他一边伸手让座一边含笑道:“知足的老夫仔细的读过,相当精辟,朝廷岁入有定,用度却是无常,一旦遭逢大事,难免捉襟见肘.....。”

    正所谓听话听音,一听这话,易知足不由的暗暗叫苦,道光这是想发行国债?眼下元奇银行的日子可不好过,见的琦善一顿,他赶紧抓住话缝儿,道:“在下斗胆,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根源在于永不加赋......。”

    琦善一楞,暗忖这小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永不加赋,这是圣祖康熙改革赋税制度时发布的恩旨,这也敢抨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