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水电站-第2/3页





    薛福保一脸讪讪的道:“学生明白。”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这种不经禀报直接就打进来的电话只有首相府和镇南王府的来电,丁宝桢不敢怠慢,铃响两声就拿起了话筒,“山东巡抚衙署。”

    不等他自报家门,话筒里就传来恭王奕?的声音,“稚璜,山东是什么情况?”

    “下官正拟折子准备上报,山东遭灾州县高达六十有二,半数以上旱情十分严重,预计今年全省大旱。”

    话筒里沉默了一阵才传来声音,“直隶、河南、山西、甘肃等省尽皆旱情严重,务必积极组织抗旱救灾,协助朝廷和元奇进行赈灾,另外,组织移民事宜也不得松懈。”

    还要移民?丁宝桢心里一沉,连忙试探着道:“遭灾州县去年移民任务已经完成。”

    “新增遭灾州县以及灾情严重州县,必须持续移民。”奕?沉声道:“不要只看到今年,天象异常,灾情可能持续,多转移一个灾民,就多减轻一分赈济的压力,况且移民实边也是国策。”

    丁宝桢心里一惊,“连续干旱?”

    “若非是连续大范围干旱,朝廷和元奇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奕?沉声道:“去年旱情初显,钦天监就已经预测到这是一场罕见的大旱。”

    罕见的大旱?丁宝桢脸色顿时有些苍白,难怪元奇会联手朝廷如此大手笔赈灾,难怪朝廷会不顾士绅的反对力挺元奇,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光绪二年春,一场大范围的严重的旱灾在北方各省蔓延开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甘肃五省二百余州县同时告急,依照去年的成例,所有遭灾州县都接到了移民任务,北方移民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大量的移民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源源不断的向东北、正北,西北、西南等边疆省份迁移。

    于此同时,大量以工代赈的基础建设工程也随即展开,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官道的升级,各种国道、省道、府道、县道升级工程几乎是同一时间进行,毕竟这种工程最简单最省心,就是将原有的官道大幅加宽,设计规划什么的都免了。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屋。

    易知足夹着一支香烟站在一张大幅的北方公路交通地图前凝思,借助大灾之际一举奠定北方公路交通网,对他来说也是无奈之举,那么多灾民总不能白吃饭不干活,再说,也不能让灾民都闲着,那是会闲出问题来的。

    对于没有技术只有一把子力气的灾民而言,最适合的基础建设工程就是修路,即便目前只能修建土路,能将公路交通网的雏形奠定下来也是一桩好事。

    站在他身后的赵烈文轻声道:“不少州县对于官道的升级颇有微词,指责拓宽和新修的各级官道毫无意义,实属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易知足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劳民伤财不一定都是坏事,经济危机和大灾之时,劳民伤财就是好事。”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些公路现在或许用不上,但十年、二十年、三五十年后,总有用的上的时候,再说了,让灾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可不是什么好事。”

    “朝野上下可没人能如大掌柜这般眼光长远。”赵烈文试探着道:“不如在报纸上发表两篇文章?”

    “犯不着。”易知足摆了摆手,“这是朝廷该操心的事,咱们犯不着咸吃萝卜淡操心。”

    赵烈文听的一笑,当即转了话头,“随着旱情日重,遭灾的州县会越来越多,灾民也会越来越多,现有的以工代赈工程怕是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灾民,而且,灾情长达四年之久。”

    “惠甫是指东南、西南的公路也该动工了罢?”易知足笑道:“不急,再拖两个月,待的夏季无雨,旱情加深之后再说,南方无灾,况且地形也不似北方平坦,公路网要详细规划,况且还涉及到购买田地和征迁,急也急不来。”

    话没说完,李鸿章、易正行两人联袂进来,见礼后,易正行便笑道:“父亲,昆明来电,石龙坝水电站已于前日完工,正式开机供电。”说着他递上一份电报。

    “这倒是个好消息。”易知足笑道,当下接过电报细看,石龙坝水电站距离昆明只有三十余公里,建立水电站的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米,最为适宜建小型水电站,三年前,电力远程输送难题被攻克后,易知足就着人择地尝试修建小型水电站以积累经验,最终选择了石龙坝水电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