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权税交易-第2/3页





    在税制改革之前或者说在增税之前,在实现真正的宪政之前,必须尽快的促进民富,如此,既不至于让百姓抵触宪政,也能在必要时大幅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

    绕了一个圈子,总算是说透彻了,易正行沉‘吟’了下,才试探道:“这份调查报告是否让各省报纸公开发表?”

    “暂时不宜。”易知足道:“目前各省正在筹建咨议局,咨议局有权议决各省财政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待的他们会议发现入不敷出之后再抛出来不迟。”

    不过半月,大清第一个咨议局江苏咨议局在上海镇南路‘梧桐园’正式挂牌成立,上海中外大小报纸纷纷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各省大小报纸纷纷进行转载并催促自省尽快成立咨议局,各省督抚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加快了筹建咨议局的步伐。

    东方这个古老庞大的帝国尝试着推行宪政,西洋各国都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当然,各自的心态都不尽同,与元奇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没有利益冲突的美利坚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赞扬,沙俄则是喜中带忧,英法两国则是颇为复杂。

    京师,使馆区,英国大使馆。

    宽大敞亮的办公室里,英国公使华尔森坐在高靠背的沙发座椅上默默的‘抽’着雪茄,清国加快推行宪政的步伐对于英吉利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明摆着的,一旦清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实权就会落在元奇手里,这意味着清国有可能快速崛起,加速对外扩张的步伐,这不仅会严重影响英吉利在亚洲的扩张,甚至可能危及英吉利在印度的利益。当然,元奇掌控清国的实权也不是没有好处,清国可能会更为开放,这利于两国的商贸。

    清国朝廷订购的大批军火已经‘交’付了一半多,不知道会不会爆发内‘乱’,若是能象美利坚那样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就好了,得找机会试探一下,至少也要给清国的朝廷表明英吉利坚决积极支持他们的态度。

    他正自默想着,一个参赞进来禀报道:“阁下,恭王前来拜访。”

    一听有望担任内阁首相的恭王奕前来拜访,华尔森可谓是喜出望外,连忙起身快步迎了出去。

    在大‘门’口迎上奕,热情的寒暄了一阵,华尔森才将对方礼让到装饰豪华的会客厅,落座之后,奕便直接问道:“下批军火什么时间能够‘交’付?”

    听他催问军火,华尔森心里暗喜,缓声道:“下个月就能抵达天津。”说着,他试探着道:“要的急的话,还可以更快一些。”

    奕看了他一眼,道:“对倭战争已基本结束,大批元奇新军正陆续抵达天津。”

    这难道是战争的前奏?华尔森心头狂喜,连忙道:“我马上发电报催促,争取在二十日内‘交’付。”顿了顿,他接着道:“战舰、火炮、步枪以及弹‘药’,我国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大量提供。”

    对方的心思,奕一眼就能看穿,他不动声‘色’的道:“我们还需要巨额的低息贷款,贵国也能提供吗?”

    “当然可以。”华尔森不假思索的道,只要能挑起清国大规模的内战,哪怕是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谢谢。”奕语气诚恳的的道:“如果需要,本王会第一时间向贵国寻求援助,不过,当务之急是尽快在京师建立军工厂,我们需要能够自行制造生产枪支弹‘药’。”

    “很乐意为殿下效劳,我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帮殿下建立一个大型的军工厂。”华尔森微笑着道。

    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看了一眼跪在珠帘外的肃顺,沉声道:“明确告诉易知足,施行宪政之后本宫管不了,也不想管!但施行宪政之前,不允许元奇新军进驻天津。”

    略微沉‘吟’,肃顺才道:“元奇新军登陆天津,应该是朝廷向英吉利大量购买军火之事引起的,微臣恳请前往上海与易知足面谈。”

    “前往上海面谈也好。”慈安缓声道:“告诉他,本宫既然决意虚君立宪就不会轻易更改,不要疑神疑鬼,破坏当前难得的大好局面。”

    “微臣遵旨。”肃顺连忙叩首道,抬起头,他试探着道:“当初易知足承诺征服倭国之后仿朝鲜例,如今倭国战事已基本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