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内阁名额-第2/3页





    “得看太后钟意谁。”易知足缓声道:“要想以和平的方式来推动大清实现宪政,就必须充分尊重太后的意见。”

    赵烈文一愣,“这只怕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宪政吧?”

    易知足哂笑道:“咱们国家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皇权专制已是根深蒂固,要想实现真正的宪政,谈何容易,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五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宪政民主。”

    那么长时间?赵烈文迟疑着道:“那么艰难?”

    “远比我们想象的险难。”易知足沉声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大清实现宪政民主有多难,甚至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难。

    见他似乎不愿意多说,赵烈文斟酌着道:“皇族不入阁,恭王虽说是立宪派领军人物,却也是当今的皇叔.......。”

    “没必要照搬西洋的制度,各国的国情不同。”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推行宪政,可以适当做出一点让步,各种法规以后可以逐步的完善,直白的说,现在就是一个过渡时期。”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道:“傀儡内阁?”

    易知足一笑,“算是吧,慢慢过渡。”

    三日后,肃顺一行十分低调的抵达上海,住进了距离镇南王府不远的‘丹香园’,只是略微休息了下,肃顺就急匆匆的微服赶往镇南王府。

    慈安突然转变态度,积极主动的推进立宪进程,最高兴的莫过于肃顺了,慈安态度的转变意味着朝廷推行宪政再无任何阻碍,更令他欣喜的是,如今恭王奕?的处境有些尴尬而且身在倭国,这对他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况且,慈安此番让他前来上海,也是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

    闻报肃顺前来,易知足照例在长乐书屋院子门口迎接,见的肃顺快步而来,他微笑着迎了几步,肃顺却是还离着十余步就拱手笑道:“一别数年,国城兄风采依然。”

    易知足拱手笑道:“雨亭兄春风得意,光彩胜更甚昔日。”

    “哪来的春风得意。”肃顺爽朗的笑道:“眼下已是深秋,有风也是秋风。”

    “打秋风可不成。”易知足笑道:“我这里没余粮。”

    肃顺笑道:“国城兄这里若是没余粮,大清就得闹饥荒了。”

    两人说笑着见礼,进了书房落座,肃顺关切的问道:“对倭战事何时能结束?”

    “雨亭兄这是关心战事还是关心恭王?”

    “当然是都关心。”

    “倭国爆发罕见的饥荒,战事十分顺利,毫无悬念。”易知足缓声道:“至于恭王,昨日已经启程来沪。”

    “那么快?”肃顺很是有些意外。

    “听闻局势有变,他哪里还在倭国坐得住?我也是在他启程之后才闻报。”易知足说着一笑,“你担心什么,不奉旨他回不了京。”说着,他话头一转,“太后果真是回心转意?”

    恭王来沪,对肃顺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发觉自己似乎是高兴的太早了点,他没敢多想,回道:“太后不是回心转意,而是别无选择!”

    “别无选择?”

    肃顺翻了他一眼,“青岛那十几艘铁甲舰暴露出来,不只是说明元奇海军战力的强大,更说明元奇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具备大量建造铁甲舰的能力,更别说还有威力巨大的新式火炮。

    即便是英法之前有心大力支持朝廷,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会偃旗息鼓,没有英法的支持,保皇派拿什么与元奇抗衡?迫于无奈,太后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推行立宪,保证大清国祚的绵延。国城兄一手策划,又何必明知故问?”

    易知足笑道:“我不过是确证一下罢了。”

    “确证?”肃顺心里一动,“不会是不放心罢?是不放心太后?还是不放心英法?”

    “有什么不放心的?”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英法两国他压根就没放在心里,虽然英法两国的海军实力、工业基础和铁甲舰的建造能力都不是元奇能比的,但两国不可能大举远征前来大清与元奇死磕,德意志正迅速崛起,下一个目标就是法兰西,英法根本就无暇顾及远东。

    顿了顿,他话头一转,“宪法、议院法、选举法等宪政法规都已经拟好,你们抓紧时间审核看看有无需要修订的地方,尽量争取及早颁布,还有内阁,也该及早成立,毕竟预备立宪之期将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