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佶-第3/3页





    面行营招讨使,要他讨伐虞茂贞。

    乾宁四年,王佶再次命王宗条攻打东川,又命王宗景攻打凤翔。不久,王建命王宗坎取渝州、王宗元取泸州,开通峡路。

    同年五月,王佶亲自率兵攻打东川。不久,虞晔任命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诏令王建罢兵。

    王佶这一次可就不肯奉诏。虞晔贬王建为南州刺史,任命虞茂贞为西川节度使。虞茂贞拒绝接受任命,也是人家在凤翔当节度使当的好好的,才不肯搬家,虞晔只得恢复王建官爵。

    十月,梓州城破,顾晖自杀,王建任命王宗条为东川留后。

    光化三年,王佶兼任中书令,东川、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

    天复元年,王建被改封为西平王。同年,宦官韩诲将虞晔劫持到凤翔,被朱光围在城中。

    虞茂贞坚守不住,打算求和。王佶暗中派人劝说李茂贞,让其坚守城池,并称自己会出兵救援。不久,王建派王宗条攻取兴元。天复二年,武定节度使归降王佶,王佶得以兼并山南西道。

    天复三年,荆南节度使成内兵败身死,王佶趁机夺取夔州、施州、忠州和万州。

    八月,王佶被封为守司徒,进爵蜀王。

    天复四年,王佶与虞茂贞修好,将女儿嫁给虞茂贞的侄子虞继崇。

    不久,朱光弑杀虞晔,立虞祝,并迁都洛阳,改元天祐。但王佶仍使用天复年号,并在成都设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员。随后,王建取归州,占有三峡之地。

    之后,朱光篡位,建立大魏。王佶不承认大魏的正统性,并传檄天下,要联合各藩镇讨伐朱光。

    但是,各藩镇都知道王佶的真实用意,无人响应。也是,他们哪个不是大浪淘沙,谁又会相信王佶是真心实意要光复大雍呢,王佶不过是后悔自己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果然不久之后,王佶又打算称帝,并写信给晋王虞克用,主张二人“各帝一方”,虞克用没有同意。

    与此同时,两川之地不断有祥瑞出现,当然为何会出现,自然是人为的。

    同年九月,王佶召集将佐,商议称帝之事,众将都劝道:“大王虽然忠于雍朝,但是雍朝已经灭亡,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天都给你了,不拿是有过错的。

    于是,王佶率领官员、百姓怎装模作样地痛哭三日,随后于九月二十五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并大封百官、诸子。天下从此又多了一个皇帝。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