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八章 鸿胪寺-第2/3页





    最不适应的,大概是鸿胪寺的这些使节,他们以前可不用缴交商税,以前他们在需要缴交商税的时候,他们就不在外面贩卖,把客户引进使馆里。

    鸿胪寺的官员,必须监督他们的行动,他们不出去活动,还能节省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公开在使馆区做生意的事情,并没有受到阻挠。

    但是,等吕后商税时期过去,他们又在外面租下商店,继续做生意,生意比以前还红火。

    钱汝君建议的商税,跟以前的作法不太一样,不是一刀切,而是分成很多层级。

    具体的差别,就要看你的规模,还有你卖的商品是什么。

    对大汉或者这个时间来说,都是头一遭经历这种事,而且钱汝君对大汉以前的商税模式,也非常不满。

    把商税的事情搞定,不只是国库的税收会增加,更重要的事,要造反的人,累积造反的资本,又更困难了。

    至于农民起义,能成功的,多半找到财主,有人投资和没人投资,拥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自身的金钱不够,你本身又没有霸气侧漏,那么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至于搞笑性的造反,钱汝君不想要讨论。

    大汉皇室,就来过好几次搞笑性的造反。

    最后,造反的人,皇帝都还很烦恼该用什么理由砍头。

    如果杂物和奢侈品一起卖,利润差别大和小实在是差太多,你的商税在缴纳的时候,就必须分成两个单元。

    也就是你的产业最好不要什么都卖,朝廷不会往低了收,只会往高了收。

    也就是要商家进行专业化。

    新的商税,皇帝的了解层度,还没有一般交通署的工作人员那么多。

    至于交通署这个名字,很快的要改成商税署,至于商业发展,皇帝目前还没有独立成立一个署来管控的认知。

    在他看起来,商人也是百姓,把他们交给户部来管控就行了。

    这次商税会引起很多人的抗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的“太宽”,商人作为百姓,自由度其实比一般人都要来得高。

    所有做生意的人,就算你打游击,税官还是会找上来。

    税官在这方面培养了很多耳目,并不是都自己来。他们也知道,他们人手有限,不属于可以贪婪的部分,他们都把事情交给别人了。

    可以说把皇帝手底下的人,都调过来用了。

    皇帝的耳目,现在盯的不是贪赃枉法,而是税收,皇帝对百官的掌握好像变低了,但是事实上,百官几乎是是商业活动的首脑人物,手也伸的特别长。

    奢侈品的税很高,甚至高达七成,因为皇帝是一个节俭的人,你在节俭的人旁边吃香的,喝辣的,早就把他馋的要死。

    何況在皇帝的眼中,奢侈品就是你生活中用不到的商品,就算没有那么高档的东西,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

    然而,有些奢侈品只是现阶段没有办法普及,如果有机会大量生产也会让平民百姓每天享用。

    人除了基本食粮之外,还需要一点精神食粮。

    而奢侈品对有钱来说,就是一种精神食粮,我有你没有。才能看出我的伟大。

    这些来自于四面八方,遥远地方的人,自然不能带必须品来贩卖,关中以外的地方,想把粮食运进来都不容易了。

    何况是国外,至少,离长安城最近的国家,就是匈奴,现在匈奴被灭了以后,国境线又往外推了说多。

    不是奢侈品,怎么能够卖出高价。

    他们上一次回国的使节都有一项重大的任务,调查长安城缺什么物品,能够高价卖出。

    然而才有针对性的送来他们的特产。

    例如西域的葡萄酒之类的货品,在大汉都能够卖到万金的价格。

    “来求见我的人是鸿胪寺的官员还是使者?”

    钱汝君想了一下,又问道。她现在是用官方身份跟他们接触,那么久必须正式一点。

    “鸿胪寺官员,还有使者都来了。这些使者没有鸿胪寺官员陪伴的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权利到处乱走的。”

    钱汝君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大汉有些事情并不想让外邦人观察的到,而大汉长安,在以往的确是最高科技生成的地方。即使金麦城冒出来,也没有办法在各方面全面取代长安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