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平僚之论-第2/3页





    “多谢孙神医指点,程某记下了。”程咬金再次拱手谢道。

    “涛儿,此番初征你虽在辅队,不司战斗;义父还是要给你强调一遍‘战场无情,刀剑无眼’,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有身处军中不同他处,须知军令如山,万不可肆意妄为。”秦琼再次嘱咐道。

    “孩子谨记义父严训,不敢有违!”胡涛正色道。

    “好了,时候不早,你赶紧回去打点准备吧,不可误了明日出发的时刻。”

    “得令,孩儿告退!恳请义父、师傅各自保重!”

    翌日清晨,长安城明德门外,右武卫军士整装待发。俗话说:‘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放眼望去这一万多人的阵仗就是无边无际的人海。待到调整目光焦距,便会发现壮观场面中的些许差异:组成此阵仗的每个独立小队将士的着装并不统一。前排的将士多着铁甲,甲以明光甲、锁子甲样式为多;后排的将士则多着皮甲,甲以犀兕为之。

    此次僚乱,朝廷得胡涛警示,军中细作提前探得叛乱规模:反叛的僚民有数万人之众。据此,大唐的战争机器即刻高速运转,朝中文臣武将更是迅速列举诸多应对方案。若是有一位会‘读心术’的异人恰逢其会,定会惊讶朝堂文武上下,那一刻难得的统一心声,‘抓壮丁啰!’

    耿国公冯盎也算是时运不济,前脚刚入京师觐见帝王,收获了李大大的丰厚赏赐,还没来得及鉴赏、把玩,就收到后院即将起火的消息。于是,他质押京师的儿子也不看了,第一时间入宫请罪,并请旨返乡举兵平乱,戴罪立功。

    当然了,冯盎‘戴罪立功’的说辞是有点自污的说法。在唐朝岭南就是一穷乡僻壤的地方,各种少数民族混居于此。常言道‘穷山恶水出刁民’,特定的地理环境,便造就了岭南的现状:隔三岔五的会有些小叛乱,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而事实上,岭南的冯家正是在不断整压、平叛中一步步崛起的。

    可话说转来,这叛乱的时机太绝了!冯盎这边刚到京师向李大大述职,吹嘘功绩‘岭南治下民众和睦,太平祥和’,可岭南那边就出事了。这完全是‘啪啪啪’只响的打脸节奏嘛!冯盎焉能不心急火燎想赶快收拾好乱局,挽回颜面。

    李大大不仅是个英明的帝王,还是杰出的军事家。平乱这件事于他而言,不仅要计较军事行动的成本,更需兼顾国家利益。冯盎入宫请愿,李大大当即表示同意,并封冯盎为平僚大总管,命他即刻返乡,统岭南之兵;同时还下旨程咬金率一万右武卫军士为‘预备队’策应冯盎主力进行平乱。

    英明的李大大为何要如此安排了?盖因岭南距离京师路途遥远,对手又是一帮乌合之众。所以,从长安出大军劳师远征、杀鸡牛刀并不可取;而‘地头蛇’冯盎自告奋勇,对手又是宿敌,故以岭南之兵克复叛乱才是上选。最后,这大半年的时间,大唐推行了《劳动改造》的新国策,使得朝廷上下都尝到了甜头,才有了程咬金部出京策应平乱,以便战后‘分赃’。(收集战俘)

    今日程咬金一改往日疯疯癫癫的魔王形象,在一众老兄弟们羡慕的目光下,兀自立于出征场的当中,神情尤显矜持、高傲、威风凛凛,好似独自下凡的天兵神将。

    出征仪式李大大没来,是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的。过场也就走的比较简单,先是点将台聚将,授节钺、传虎符;接着杀三牲‘猪、牛、羊’祭旗以壮气势,然后重量级人物上台演说。

    如此场合,堪称重量级人物的只有两人。一个代表天子脸面的太子李承乾,他的演说自然是领导口吻‘勉励’加‘画饼’,激励众人士气。另一个则是领军统帅程咬金,而他的演说就是‘表决心’,还是那种极其夸张、令人作呕的‘表’。

    “......什么不负陛下厚望,不负百姓期许......什么陛下臂之所指,军之所向......什么不怕千难万阻......什么粉身碎骨亦功成......”啰啰嗦嗦小半个时辰才讲完。

    程咬金的豪言壮语激得在场军士们热血沸腾。却把胡涛腻歪的不行,心中腹议“这‘誓师’的水平真心有待提高啊!又臭又长!像‘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种精辟的经典,咋就不会用咧?”(也不想想,这可是后世的名言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