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冬蔬火爆-第2/3页





    为何是要人来取,而不是派人送去了?虽说近来胡涛蓝田这里忙得很,但也不至于送礼的人都抽不出来。其实,这正是胡涛自己的一点小心思了作怪吧了。

    话说,胡涛被李大大罢官去职也有段时间了,再大度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些失落。胡涛此举,便是想借机探探,先前打过交道的各家勋贵们对他的态度变化。

    可是,胡涛却低估了贞观朝里大佬们的‘厚黑’。‘冬节’过后的第二日,一大早任城王府的拉货的车就来了,领头的管家向胡涛转达了任城王的感谢后,心满意足的押着绿菜走了。

    任城王府的人还没走多久,其他收到消息的勋贵们便纷沓而至。大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似的,前一波是相熟的,像任国公(刘弘基)府的、霍国公(柴绍)府的、齐国公(长孙无忌)府的、魏国公(房玄龄)府的、蔡国公(杜如晦)府的、代国公(李靖)府的、吴国公(尉迟敬德)府的、宿国公(程知节)府的、曹国公(李绩)府的、孔颖达孔府的。

    后一波是不熟的来得更多,甚至有些是都没打过交道的,比如:翼国公(秦叔宝)府的、楚国公(段志玄)府的、魏国公(裴寂)府的、莒国公(唐俭)府的、薛国公(长孙顺德)府的、蒋国公(屈突通前两年已过世,其长子继承爵位)府的、虞国公(温彦博)府的、宋国公(萧瑀)府的、许国公(高士廉)府的、潞国公(侯君集)府的、郑国公(魏征)府的等等,也不知道他们是哪来的底气,如此厚颜无耻的上门讨要。

    其中最让人不忿的事情,当属洒脱不羁的莒国公唐俭‘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言行。这老头是个自来熟,当时他是亲自来的,话是这么说得‘贤侄啊!老夫今日无意间听闻,蓝田有一义士,冬日里不求回报,义赠绿菜。老夫原本不信,以为又是些故弄玄虚、沽名钓誉之徒。那曾想到贤侄府上还真有此义举,幸甚!幸甚!’偏偏胡涛还不好翻脸,只能一旁尴尬的赔笑。

    最后,胡涛只好自我安慰,把原因归结为,冬季绿菜对古人们的吸引力太大了。直到蒋国公府的代表,屈突通之孙屈突仲翔,出现到胡涛的面前套近乎时,才道明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是前一日,胡涛向李景恒交代取菜时,被同样伴驾随行的千牛备身左右,胡涛并不认识的长孙涣听了去。也许,胡涛正是经常出现在长孙涣耳朵里‘别家的孩子’,早对胡涛有所敌意。所以故意散布消息,顺势联络勋贵齐来讨要绿菜,整蛊胡涛罢了。

    到了晚上一统计,第一波熟人,十一家一共拉走了5500斤绿菜;第二波自来熟的,二十五家一共拉走了7500斤绿菜。自来熟的肯定要与熟人有所区别嘛!人都来了,不给肯定说不过去,胡涛就给他们定下了每家300斤的标准,算是将损失最小化了。

    人情做完了,就该开始赚钱大计了。胡涛叫来了米妮,询问了下酒铺销售网点拓展的状况。当得知长安的销售点即将达到60个,自是非常高兴,大叫天助我也。原来胡涛的卖菜想法是,在酒铺门前临时铺摊卖菜。毕竟这绿菜产量不大,又是季节性商品、快速消耗品,犯不着另外花钱租用铺面;同时还可以借用‘水晶酿’的名气,何乐而不为。同时,胡涛给绿菜定了个价50文一斤,还限定在第二批绿菜成熟前,每日长安城内限售10000斤。

    可即便是定了‘天价’,绿菜发售当日,胡涛还是低估了长安人民购买绿菜的滔天热情。第一批进长安的10000斤绿菜是胡涛亲自押送的,可刚到城门口,正巧碰到西市大粮商谭老板(长安五大善人之一),在他一番软磨硬泡下,这批绿菜直接被谭老板平价收购并拖走了。胡涛只好重新回蓝田又调了一批绿菜,这回他学聪明了,本人不出面了,安排了一个小管事全权负责,并定下了每户最多限购十斤的标准。如此这批绿菜终于进了长安城,在分往了60处销售网点后,也仅仅花费了半个时辰便告售罄。

    绿菜发售的第二日,蒋国公府屈突通之孙屈突仲翔再次找到胡涛。说是要经销胡府的绿菜在洛阳发售,拿货价一开始就报到了长安零售价的九成,看那势在必得的架势,只怕是胡涛咬到平价也会接受。原来屈突通两年前过世后,蒋国公府的恩宠就大不如前了,家境日下人就得寻找出路,偶然的机会见识了胡涛的生财手段,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