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第3/3页



  别看李枭现在笑的欢,真要是出错,这位爷那是瞪眼睛宰活人。

  李枭点点头,钢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是国家的腰杆。钢材产量越高质量越好,这个国家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敖沧海知道李枭在囤积钢材,别看西北已经在西域嵌进去一根钉子,但李枭绝对没有打算放过蒙古人。就算他们跑到天边去,李枭也不会放过他们。

  兰州城的教训太惨痛了,不能给这些蒙古鞑子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最好就是抓到一个,直接按到马桶里面呛死。

  如今打仗,离不开钢铁业的支撑。敖沧海这一次跟随李枭视察辽东,也同样想看看大明帝国的军械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儿。作为军人,敖沧海第一是希望有仗打。第二就是!希望手里的家伙,威力越来越大。

  工业区就没有干净整洁的,尤其是大明这种最初级的工业区,筛选出来的废矿堆满了山脚,旱原之说也只是相对于富饶的平原,这里的土地其实也能耕作,只不过在丰厚的工业利润面前,人们都选择了忽视,包括最睿智的君王和宰相。

  废渣堆得像小山一样,露天的煤渣堆上,十几个黑乎乎的孩子提着篮子在捡拾煤渣,这一幕李枭也很熟悉,这活自己也干过,煤渣烧起来很好用,煤烟少,火力旺,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很容易煤烟中毒,不知道这些孩子知不知道煤渣的这个特性。

  因为建设的需要,鞍山附近的树木遭了灾。好多山头不可避免的变秃了,辽河这条恶龙也终于开始露出自己狰狞的面目。

  现在的人不知道青山绿水的重要性,他们只知道干活就能生存,就会有一口饭吃。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在吃饭这个庞大的命题面前,一切问题都得往后靠。

  这事情李枭也管不了,只能告诫官员们尽量保护环境。可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一切都得为经济腾飞做准备和贡献。

  看着身上仍旧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小孩子们,李枭不禁摇了摇头。虽说辽东人这些年的生活好了,但税赋也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其实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一个工人虽然看起来工资不少,可好多工人都得靠这些工资养活一家子人口。不打仗了社会安定下来不动刀枪,广大妇女们开始积极为大明人口增长做贡献。这年月又没有节制措施,家里的老娘们儿好像老母猪一样生个不停。

  家里有七八个孩子,根本管不过来。李枭甚至听说过,晚上需要数鞋才能知道,家里的孩子回来没回来全乎。

  好在朝廷修建了小学校,而且不管男孩儿还是女孩。只要你愿意送孩子去读书识字,朝廷不收一毛钱的费用。当然,这些学校也不是白来的。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那些乐善好施人的腰包里面。

  只要你愿意出一笔钱,你的名字就可以刻在门口的影壁墙后面!注意!是刻上去的,也就说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帮助这些有家口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