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8 制衡能力-第2/3页





    

    比如说,克里斯托弗-迈考利。

    

    “局部修改剧本”的工作,其实并不光彩,因为真正具有天赋与能力的编剧都不屑做这样“非创造性的体力工作”;但这种“体力工作”却有着一种不可取代的优势简单,便捷,收益高。

    

    创作一个剧本框架,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薪酬平均保持在一百万美元左右;而创作一个完整剧本,周期就相对漫长,短则三个月、长则数年,但薪酬就没有限制了,三百万美元乃至更高。

    

    但“补锅匠”的话,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他们就可以收获三十万到五十万美元的酬劳,修改一句话和修改百分之二十九内容,报酬都是相对固定的,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取得丰厚回报,这也被认为是好莱坞最赚钱的工作。

    

    就如同站在街边的“身体工作者”一般,赚快钱。

    

    话虽如此,真正能够胜任这一份工作的编剧,在好莱坞其实也并不多。

    

    重新回到克里斯托弗-麦考利身上。

    

    蓝礼与凯瑟琳达成共识之后,克里斯托弗就“立刻”出现在了伦敦,就好像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般,随时待机。

    

    这也意味着,其实凯瑟琳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些讨价还价只是在麻痹蓝礼而已,最终她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修改剧本。虽然合同规定,蓝礼拥有剧本决策权,但凯瑟琳总是有办法让蓝礼点头。

    

    在制片人层面的制衡,凯瑟琳才是更加富有经验的一方。至于蓝礼,更多还是依靠着自己的心态与气场形成对抗——现在再回首当初“爱疯了”在帕克城与哈维-韦恩斯坦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无知者无畏。

    

    蓝礼甚至暗暗猜测,其实克里斯托弗早就已经在伦敦着手修改剧本了,因为凯瑟琳有把握让蓝礼答应;那么,修改结局、增加第二导演,这些事情可能都只是烟雾弹而已,成为了凯瑟琳的谈判筹码。

    

    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权势较量,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比较起来,托马斯-图尔在“星际穿越”剧组的小手段,就显得单纯了许多,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站在更高层面考虑的全局,节奏还是被蓝礼带着走。

    

    不管如何,“侠盗一号”拍摄进行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过程,剧组却出现了变动,这又导致了后续拍摄出现了波折。

    

    克里斯托弗仅仅花费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剧本修改工作,凯瑟琳与蓝礼先后过目之后,正式通过——

    

    故事确实精简了许多,一众角色都变得相对简单化,就连蓝礼和菲丽希缇的戏份也受到了部分影响。

    

    剧组之中,加里斯先后与托尼、克里斯托弗展开会议讨论,而后又与蓝礼以及其他编辑们多次开会。

    

    尽管加里斯非常非常不满角色的单线条化,破坏了故事的饱满,但商业电影还想要花费大量笔墨来塑造角色本来就不现实,更多时候是,即使花费了大量笔墨也依旧不尽如人意,反而是成为了电影叙事节奏的累赘;最后,加里斯也还是选择了妥协。

    

    更准确来说,即使加里斯不妥协,他也无法改变凯瑟琳和蓝礼携手做出的决定。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能够影响到“侠盗一号”的拍摄工作,剧组内部可以隐隐感受到暗潮涌动,但那些框架层面的决议,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是静观其变,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偶尔在休息的时候交换一个眼神,窃窃私语地讨论片刻,这就是全部了。

    

    所有商议和变动结束之后,工作人员们都在互相观察眼色,不太确定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谁知道神仙打架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但是蓝礼却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镇定自若地投入到日常工作里,这让工作人员们稍稍安定了些许;而后加里斯回归剧组的时候,他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异样的情绪,似乎所有思绪都闷在了心里,拍摄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剧组的骚动和纷乱也就逐渐沉淀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