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 最佳良机-第2/3页



    这是一场超过十五个小时的长征,体力和精力都是严峻考验,但只有很少很少记者会分工合作地参加不同环节——因为从头到尾走下整个流程,不仅是过去一年的大结局;而且是好莱坞众生相最为热闹的场合,对于记者来说、这也是他们的盛会,又有谁愿意错过呢?

    抵达红地毯,布莱德利轻车熟路地朝着红地毯中间靠后的位置走了过去、早早地抢占最前列的位置。

    年轻记者一般都会聚集在红地毯前端,凭借着一股朝气和生气,全力以赴地抢占有利位置,总以为红地毯前端就能够赢取第一手采访资料,同时还能够掌控全局,毕竟、这是每一位嘉宾的登场之处。

    但资深记者却都会聚集在中段。

    开端部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很有可能应接不暇,同时,这里是近距离接触旁观群众的最佳位置,嘉宾们往往更加愿意亲近观众,即使偶尔得到采访机会,也可能因为欢呼声的噪音而影响采访效果。当然,每位嘉宾登场的时刻,这里就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照片,登场瞬间的照片都来自于此。

    换而言之,开端部分只是看起来很美。

    尾端部分,摄影记者扎堆,可以大方邀请嘉宾在奥斯卡标志的看板以及杜比剧院入口通道处拍摄照片,因为位于入口处,所有嘉宾都可以一网打尽,一般嘉宾都不会拒绝,偶尔还可以捡漏某位大牌嘉宾;但因为此前嘉宾就已经经受住了照相和采访的洗礼,嘉宾往往会比较疲倦,可能草草应付了事。

    真正的精华部分还是在中段部分。

    客观来说,中段部分往往比较臃肿,可能同时出现五名八名乃至更多的嘉宾,记者是不可能让每位嘉宾都停下脚步的,也不可能采访到每位嘉宾,必然需要做出取舍,这是致命缺点;但嘉宾在这一部分的停留时间却是最为宽裕的,记者可以拍照可以采访,甚至可以稍稍避开喧闹声展开更多交流。

    电视直播采访也将机位放在了中段部分。

    年轻的时候,布莱德利也总想着往前挤,然后希望自己能够第一时间采访到嘉宾,用自己的魅力把嘉宾留下来;但后来经验丰富了,布莱德利也就意识到,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往后退一些,确保自己能够采访到目标嘉宾。

    “……老实说,我觉得蓝礼现在就二封还太年轻,就连丹尼尔-戴-刘易斯都……”

    “这应该是蓝礼近几年来最好的机会……”

    “……我更加喜欢这一部,当年’爱疯了’还是有些运气……”

    “基顿还是霍尔?你说?”

    “太快了,真的太快了,’爱疯了’不过是三年前而已。”

    “我还是更加喜欢’少年时代’,但估计希望渺茫……”

    “如果杰克爆冷击败蓝礼,那么我就佩服学院!”

    支离破碎的议论声叽叽喳喳地在耳边萦绕着,蓝礼,蓝礼,还是蓝礼,即使是在记者之中,蓝礼也是绝对话题。

    布莱德利必须承认,他也怀抱着巨大的期待,他认为“爆裂鼓手”是蓝礼的职业生涯最佳——至少是最适合学院得奖的作品,物理层面的震撼就如同“万物理论”一般地外放出来;他也认为这是蓝礼今年最佳机会——人人都知道奥斯卡得奖的不一定是最好演员,最好演员也不一定能够赢得小金人的青睐,但今年确确实实是良机;他还认为蓝礼拥有很大很大的可能,创造历史、完成壮举——又或者说他期待着、祈祷着、希望着。

    但学院公关充满了太多太多可能,埃迪-雷德梅恩和迈克尔-基顿已经改变了整个游戏格局,现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没有人能够轻易断言预测。一直到颁奖典礼当天,相关消息依旧层出不穷,充满了无数悬念。

    “兄弟,你怎么看?”迎面又遇到了熟人,招呼都没有打,开口就询问。

    布莱德利理所当然地说道,“蓝礼。”甚至没有询问“主题”,默契就已经存在了。

    来人抿了抿嘴角,“果然依旧是蓝礼,但这次我站基顿。蓝礼错过了今年,还有明年,他是一个真正的宝藏,但我不认为基顿还有下一次了。毕竟,他可是偶像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