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 舆论风向-第2/3页





    “当救护车抵达现场:这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炒作新闻?”

    花样百出,这就是用来形容此时此刻的社交网络的最佳词汇,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角度层出不穷,根本应接不暇,人们无从做出准确判断,更加无从识别真相,只能从只言片语之中捕捉到一个负面新闻的轮廓,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明立场,纷纷对蓝礼发起了攻击。

    世俗观点普遍认为:

    名利场就是一个大染缸,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成功之后就必然容易腐朽。在这个圈子里独善其身着实太过困难,出淤泥而不染的案例没有多少,反而是如同流星般快速消逝的例子不胜枚举。

    看看德鲁巴里摩尔,看看瑞弗菲尼克斯,看看麦考利卡尔金,看看林赛罗韩,看看爱德华福隆(edardfurlong),看看海利乔奥斯蒙(haleyjoelosment)

    如果还需要的话,这份名单还可以持续不断地罗列下去,与年龄无关,对于那些短时间之内迅速收获成功的艺人来说,一夜之间就站在了镁光灯之下,所有掌声和喊声蜂拥而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往往就这样迷失了自己,恍惚之间就以为自己站在了世界巅峰,但这一切只是错觉而已。

    事实上,甚至与好莱坞无关,在美国总是流行着一句俗语:高中就达到了人生巅峰,而后就一路开始下坡,再也没有能够超越曾经的自己。这样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现在的蓝礼似乎也不应该例外。

    二十三岁,egot,两千万俱乐部,更何况,家世显赫。

    显然,蓝礼已经拥有了全世界,至少在普通人眼中,他已经拥有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

    尤其是托尼奖成就了egot之后,他也势必将变得迷茫和困惑起来,渐渐地迷失自己,酗酒毒品暴力等等的潜在可能,这些都是小意思;一步一步地滑向黑暗深渊,这才是最大的可能,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而已。

    戛纳电影节之后,托尼奖之前,媒体就曾经表示过担忧。

    而今天,“担忧”似乎终于成真了,在拍摄“爆裂鼓手”期间,那些地雷终于全部引爆。

    所以,理所当然地,人们对于这些新闻报道都是秉持着相信态度的,如同“伤仲永”一般:

    “这才是正常的嘛。”

    “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二十三岁就拥有了所有,如果是我,我也会对记者甩脸色,随心所欲。”

    “我们每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不要看其他人脸色行事吗?蓝礼现在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他为什么要配合媒体呢?”

    “耍大牌嘛,一点都不稀奇,现在整个好莱坞最大牌的应该就是蓝礼了吧,他不耍大牌,谁耍大牌?”

    “打人了吗?我还以为会打人呢,看起来,蓝礼还是太绅士了,事情可以更劲爆一点的。”

    “我就觉得蓝礼完美得不像话,根本不像真实的。现在才是正常的嘛。”

    “如果我有了egot,我也会欺负记者的。”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好莱坞堕落了那么多年轻人,我觉得增加一个蓝礼也没有什么不好。”

    即使是保持观望态度,但内心深处那难免产生一种倾向性:可信度非常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这都是预料之中的,如果没有发生,大家才觉得奇怪;现在终于发生了,反而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可以说是偏见,也可以说是惯例,还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关于蓝礼的负面新闻都正在一点一点扩散。

    正如狗仔们所料,负面爆点和噱头才是受众们想要看到的,如果又是对于蓝礼的歌功颂德,那就太无聊也太无趣了;这种打破禁忌打破常规却又符合期待的新闻,才是社交网络之上最受欢迎的话题。

    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期待后续了,期待着蓝礼到底会如何应,更重要的是,到底会如何持续堕落下去,未来是否还有更多的负面新闻正在暗潮汹涌地等待爆发,还是说蓝礼为了维护姓氏的名誉而重新开始束缚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