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夜会-第2/4页





    店家听着李长安推门的动静,打着哈欠上来见礼。

    “可需为道长备下朝食?”

    “不用。”李长安笑道,“居士自去睡吧。”

    两人唱了偌,各自回房去了。

    不出意料,房中已然人去楼空。

    道士留在桌上的一堆吃食,别的无甚动静,只有那一小袋紫藤酥被吃了干净,渣滓都没留。油纸袋里唯余张小纸条。

    李长安取来,上头一行小字。

    “今夜子时,酒神窑顶。”

    …………

    酒神祭已到最后一日,也是最隆重,最重要的一日。

    按惯例,应在今天,在酒神窑中,挑选出上轮酿造最好的酒奉给酒神,以庇佑往后酒酿香醇、万事如意。

    也打今日起,旧酒可以出窖,新酒开始酿造。潇水这座水上之城、酒坊之城,也从新开始运作,街头巷尾又复将浸入花香与酒香交醉之中。

    所以,午时方过,人们已然打点精神,再次着上盛装朝着酒神窑聚拢。

    官员、士子、豪绅、富商、酒坊老板等可以进入窑中观礼,平民百姓就只得在外头相候。

    李长安和邸店主人一家沾了隔壁严家酒坊的光,得以混进了酒神窑看个西洋景。

    入了酒神窖或说酒神庙,饶是李长安这个现代人,也不由为眼前的建筑叹为观止。

    初到潇水之时,道士也在酒神窖外转悠过几圈。当时,只从外面看,酒神窑不过是长街尽头一处建在石台上的圆形大殿,飞檐鎏金、碧瓦朱漆,纵使恢弘精巧,但也无甚出奇。

    可万万没想到,这大殿之中,砖瓦掩盖之下,神庙的本体居然是一座巨大的深井,深入地下十余丈,宽可三十余步。

    打个比方,就如同一栋将近十层的大楼倒扣而下。

    井壁建有栈道、楼梯,相互勾连,并一层层凿出许多石室,专用以储藏酒水。据店家介绍,每年城中各家酿出的酒,都会搬入石室中陈酿至少一年。

    借着酒神的恩泽,窖藏的酒会分外的香醇,这也是潇水酿驰名南北的原因。

    李长安对此不置可否。

    反正他在外头厮混了许久,这所谓“潇水酿”的名头从未驰进过他的耳朵里。

    于是他稍作了解,就将目光投向井底。

    井底别无它物,只一座法台上供奉着一人等高的神像,与寻常庄严肃穆的神佛不同,这神像是个轻裘缓带的男子模样,正斜卧着举杯痛饮,姿态放诞,衣襟散乱,颇有些魏晋之风。

    该说,不愧为酒神么?

    法台上还有位法师,带着几个小童子,主持祭礼。

    法师拿着龙角,戴着神额,有些闾山法派的意思。

    李长安再仔细看,这法师竟然还是位女冠,且白发披肩、身姿佝偻,面上的褶子层层叠叠,俨然已过了耄耋之年。

    “那位老法师是?”

    “那是青萍真人。”店家遥敬了一礼,才对道士解释道,“城外水月观的主持,左近有名的有道真。道法高深,来往的客商都找这位仙长求符祈安咧。”

    李长安点点头,继续看下去。

    经过一番古怪的仪式,今年的酒魁也就是从城中数十家酒坊上百种新酒选出奉给酒神的佳酿终于出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