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烙饼有点硬-第2/3页





    此时,廖山河也仰着脸,说:“确实是越来越完善了。皇上,总参议司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微臣身为带兵的将军,只需要考虑临阵指挥即可,连钱粮物资这些都不需要担心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力排众议,一定要组建总参议司,事实证明,干对了,也干得很漂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中易完全有理由相信,总参议司一定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既然,张三正和廖山河都认可了作战计划,那也就没有了争议。

    “那就一切按照作战计划执行,不得有误。”李中易果断拍板。

    等众将退出大帐之后,李中易坐回到书案前,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政军公文,不禁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这么忙和累,还不如把韩湘兰或叶晓兰的其中之一,带着一起过来呢。

    正常情况下,李中易需要批阅的奏章或是公文,每天至少有四百多件。

    出兵的状态之下,需要批阅的奏章或公文,更是翻了一倍以上。

    这么多事务需要处理,而李中易是人不是神,也要吃饭睡觉,所以,就显得格外的劳累和疲惫。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有韩湘兰或叶晓兰帮着写节略,至少政务事宜方面,要轻松许多倍。

    如今,除了赶路之外,李中易每天至少需要拿出四个时辰的时间,用于批阅奏章和公文。

    嗯,是时候成立军机处了,李中易躺到榻上时,脑子里想的都是谁来做军机大臣的事宜。

    在如今工业化还未萌芽的时候,手工业者其实并不多,而占据绝大多数的农民们,几乎都是文盲。

    李中易当上了皇帝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他最宏大的目标是,将整个华夏民族,提前带入机器化大生产的蒸汽时代,并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时代,李中易必须把权力都集中他自己的手上,这有可能持续性的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天一早,伴随着嘹亮的起床号声,李中易从睡梦中缓缓醒来。

    简单的洗了把冷水脸之后,李中易快步走出大帐,站到了近卫军晨练的队伍之中。

    行军作战时的晨练,和驻扎于京城之时的晨练,训练的科目有着很大的区别。

    挥刀劈砍三百下,挺枪直戳三百次,这是驻外的规定性训练动作。

    一时间,整个大营里,喊杀声震天。

    训练的人群之中,李中易也和众人一样,挥舞着手里的钢刀,一边用力的劈砍,一边声嘶力竭的呐喊着,“杀,杀,杀……”

    训练完毕后,李中易回到中军大帐内,简单的用冷水擦拭了一下身子。

    等拾掇干净之后,李中易和往日一样,拿着竹筷和粗瓷碗,出了大帐,混进了近卫军丁营的队伍之中。

    魔鬼永远藏在细节之中!

    身为朝廷官军的缔造者,李中易非常清楚,欺上瞒下、吃拿卡要、看人下碟,以及以次充优等等恶劣的**勾当,其实是后勤系统的固有顽疾。

    说白了,如果不是李中易经常混进普通士兵堆里,和他们一起用膳。将士们的伙食状况,绝对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的公平、公开和透明。

    宪兵都指挥使、同知军法司事的张简田,他也端着粗瓷大碗,拿着竹筷,排在李中易的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