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流水线-第2/3页





    好在,李易就在现场,没人敢把事情闹大,所以,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嗯,很好,你们带着本组的工匠,各自选好材料和工具,本官倒要看看,在两个时辰之内,谁造出合格品最多最快。”李易瞥见几个吏员的脸色有些发白,却也懒得理会他们。

    有了柴荣给的尚方宝剑,李易就算是把造箭坊闹得天翻地覆,也没人会管他。

    “小八,你带上钱,然后吩咐灶上,按照咱们以前练兵的规矩,把伙食分成荤和素,好和差。”李易招手把李小八叫到跟前,笑眯眯的做了交待。

    李小八含笑去了灶上,李易背着手,领着李小七,站在专门开辟出来的空地上,看着各个工序的“同志们”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有些吏员一看就是个行家,领着他的那组人,紧张有序的展开了加工。

    另一些吏员,明显就是个门外汉,只知道催促下边的工匠,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还有几个吏员,拉着工匠的手,好言好语,求他们帮帮忙,又快又好的造出合格品来。

    总之,高压和利诱,双管齐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溜,见见真章,很快就会显出原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真工夫的,就是嘴皮子。

    在可以量化的标准之前,所有人都没办法造假,李易一直坐在现场,就是想堵死舞弊的空间,看看这些吏员里边,有谁真的乐用。

    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李易挨个验收工作的成效。当李易发现,大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远远超过往日数倍,甚至是十数倍的的时候,嘴角不由微微一翘。

    只有充分的竞争,才有可能逼迫国营企业的“干部们”认真的干活呐。

    李易仔细的检查了一遍,造出来的半成品,发现,磨出来的箭杆,比起以前,要光滑得多。

    铁矢也打磨得锃明瓦亮,晃得人眼花。李易读读头,国有企业也不是干不出成绩来,关键是激励机制和制度创新。

    开午饭的时候。工匠们分为了两堆吃饭,一堆是参加了吏员工序的熟练工匠,另一堆则是按照老办法搞生产的一般工匠。

    左边这群工匠,碗里都有肉,吃的是精米白面。右边更大的一群工匠,碗里只有泛黄的糙米和区区几根咸萝卜佐餐。

    有比较才有压力,有竞争才有动力!

    下午。李易午休完毕后,就听李小七汇报说,找他打听总装工序怎么弄的吏员。足有十几个人。

    李易微微一笑,说:“不急,时间还多的是,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

    经过上午的现场比拼。有十个吏员带领的工序小组。获得了胜利。

    剩下的二十几个吏员落了选,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李易,惟恐被李易找到了借口,立马要“下岗”。

    安排好了总装的工序后,李易含笑问落选的吏员:“谁和供料的商人最熟?可以保证他们不断原料?”

    有两个吏员抢着报了名,李易读读头,就安排他们负责催料,并给出承诺:只要在生产期间保证不断料。空白的敕牒,他们每人就有一份。

    三十几名吏员。算上催料的和另外十一道工序的负责人,已经安置了十三名。

    剩下的人,李易又选出十一个人作为替补人选,专门负责每道工序的监督和检验。

    李易有言在先,只要他们查出的不合格率,超过了一定的比例,就由他们乐上去,负责接管该道工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