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暗渡陈仓-第2/3页





    实际上,李易既然已经获得了赵匡胤的三个庄严承诺,灭蜀的又是北宋,他还有必要跟着赵老二东征西讨,到处吃灰么?

    赵老二、赵老三还有慕容化龙的大人情先留着,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再慢慢的把好处榨回来,李易可是一个很自私,从来不肯吃亏的主哦。

    类似石守信这些武将,提着脑袋跟着赵匡胤造反,最后不也就是当个饱食终日的富家翁罢了?

    与此相反,大宋朝的官集团,却途摘了功臣们的桃,并且日益坐大。

    由于北宋极其严重的崇抑武政策,再加上官集团的集体堕落,仅仅一代人的工夫,宋军就衰败不堪,无力再战。

    总之,李易还没想好,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他有自知之明,绝不是什么救世主,有机遇的话,他肯定会好好的为整个民族出一把大力。

    如果,一直不被君王所看重,无法发挥所长,他也不会去强求。做个知足的小官僚,过着富裕的生活,其实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即使将来蜀国真的亡了,有今天结下的善缘,他的全家老小亲戚朋友,在北宋的日也不会太难过。

    由于李易把握先机,长袖善舞,现在的局势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公,您就这么轻易放那两个人走了?”黄景胜忍了好半天,终于忍不住私下里问李易。

    “有些朋友,是可以交一辈的。”李易淡淡地扔下这句话,掉头就走,也懒得和黄景胜解释,即使解释了他也不懂,对牛弹琴。

    接下来的几天里,河池城的西线无战事。赵匡胤和李易好象很有默契,双方都没有再战,只是斥候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接触。

    李易这几天一边督促民夫加固大寨的防御,一边组织召开军事总结会,日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赵匡胤那边也很有默契没有继续进攻蜀军大寨。自从近距离看过蜀军的防御措施后,他对李易的防御特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就这么不咸不淡的又对峙了几天,这一天,李易接到了孟仁毅暗发来的一封密信。

    王昭远终于还是丢了凤州,他败退的途,被赵匡胤带人打了伏击,损失异常惨重,连他本人都差点成了赵匡胤的俘虏。

    李廷圭得知消息后,当即带兵去救援,结果他也了赵匡胤的埋伏,大败逃回河池城。

    如今,先后逃后河池的李廷圭和王昭远,一致把矛头对准了李易,李廷圭更是发誓要砍了李易的脑袋。

    “怎么会这样?”李易惊怒交加,等他慢慢的琢磨出味道来,不由长声一叹,“好个精明厉害的赵老二。”

    敢情,老了赵老二的空城计啊,李易暗暗自责,他的作战经验还是太差了。

    此前,李易一直以为,和赵匡胤就这么一直对峙下去。等到战争结束时,各回各家,彼此都有个交代。

    谁曾想,赵匡胤明着没啥动静,暗地里却在乡军斥候的眼皮底下,调动兵马悄悄的翻过了山口,奔袭了蜀军的粮道。

    “怎么办?”李易心里边空空的,第一次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

    没办法,打仗他不行,只能找大家来集思广益。于是,李易命人把郭怀等众将都找了来。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都觉得乡军的兵力严重不足。区区两千多人的乡军,除了留守大寨之外,无论想做什么,随时随地都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巨大危险。

    一旦乡军和周军千人以上的部队遭遇,并被拖住,就很可能会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