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赐石-第2/3页





    如今大汉朝已被一个名叫王莽的人推翻了帝位,此人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如今已然在位十载有余了。

    不过他这皇帝也必定做不久长,在王莽掌权之后,他急于解决前朝留下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由于他改革的幅度过jī、过快,这便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和气愤,再加上如今洪旱两灾连续不断,最终导致中原地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如今,赤眉、绿林、铜马等多股势力揭竿而起,打算再次将王莽的帝位彻底推翻。并且从当下的局势来看,王莽也不可能再支持多久了。

    面对如此大好的时机,作为王室成员的慧灵曾经多次进言让哀牢王出兵,从而占据更多的领土,扩大哀牢王国的势力范围。

    然而,现在的哀牢王却是昏庸至极,他不理国政,整日沉m-于酒s-之中。国家的一切大事小情,全都由一个叫柳貌的人执掌打理。全国上下均是心知肚明,今后继承王位之人,也定非柳貌莫属。

    说起这柳貌,慧灵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此人不但没有采纳慧灵的建议,而且还多次斥责慧灵,说他这种想法乃是亡国之道。在如此纷lu-n的格局之下,他毫无半点雄心壮志,反而经常表现出对大汉朝的向往之情,他曾亲口言道,倘若自己能早继承王位几十年,必会率领国中子民归附大汉,从而让百姓过上更加宁定富裕的日子。

    如今汉朝虽亡,但柳貌仍旧心向大汉。他也不止一次的说过,当下有一俊杰重新竖起了汉朝的大旗,此人名叫刘秀,乃是百年不遇的明主。如不出所料,此人必能平定天下,重新建立大汉基业,到了那时,自己必将俯首称臣,在大汉国的治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慧灵极为不解柳貌的做法,好端端的哀牢王国,却要不动一兵一卒地拱手相让。这让开创基业的祖先如何安宁?这又让身为龙族后裔的哀牢子民情何以堪?

    因此,他孤身一人行遍天下,为的就是寻找传说中的魇魄石来扭转局势,只要自己获得足够的力量,便能高举大旗率众造反,从而推翻现在哀牢王的王位,让哀牢王国回到正轨。即便不去主动对外挑起战争,至少也可以独占一方,保留下哀牢国这数百年来的基业。

    听慧灵说完,九隆长叹一声,沉y-n不语。想不到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天下竟已发生了这样多的变故,分分合合,刀兵不断。

    自从他建都以来,也不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透了凡尘,还是那仙鬼面的念力改变了他的内心,总之在这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他的想法和x-ng格始终在不停的转变着。在他的心底,总有一丝难以抹去的善良在不断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善良已经逐渐充斥了他的内心。他没有了以前的暴躁和凶残,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怜悯,和一种超凡脱俗的淡然。他不愿再因自己的原因去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百姓,更不愿去理会那些永无休止的杀戮和纷争。只要能躲在这仙山里无忧无虑地过清静日子,他这一生也就无y-无求了。

    按九隆此时的心境,他本不愿去理会这些尘世之争,谁占领了中原,谁当了天子,这与自己又有什么干系?况且这魇魄石乃是魔物,若使用不当,必会给世间招来大祸,甚至是让一个国家彻底灭亡。因此他一再封锁魇魄石的消息,更没打算过让这种魔石流入凡间。

    但如今听完慧灵的一席话,他又回想起多年以前,自己呕心沥血所开创的那个南疆小国,虽然最终自己已撒手离去,但这许多年的感情,又怎能是说忘就忘的呢?

    即便是离开了哀牢,他也始终心系故地,一直期盼着哀牢的子民能过得安逸、幸福。毕竟这是自己倾注了心血的地方,也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他又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后人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