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李帅!



    ~~~~~~

    自从三月末,后金主力抵达辽东以来,毛文龙和东江本部在镇江、义州、朝~鲜一线的压力骤增。

    尤其是陈继盛的右协在险山堡,险些被皇太极一口吃下之后,东江本部在辽东全线,全面丧失了主动权。

    四月、五月,毛文龙并不甘心这几年积蓄下来的大好基业,就这样白白送给鞑子,接连在镇江外围发动了几波攻势。

    但后金主力的反应相当剧烈,寸步不让,步步紧逼。

    在两战损失了几千人之后,六月初,毛文龙迫不得已,只得退回海上,退守皮岛,连接獐子岛、鹿岛、石城岛一线,据海防守。

    如此,从天启元年末开始,毛文龙在镇江、义州、朝~鲜一线建立起的大好基业,损失大半。

    虽后金不能攻上皮岛,并未伤到东江根骨,但外围防线,已经几近崩盘之势,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也幸得毛文龙精明无双,并没有被后金军包围,保全了东江主力的安全,否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反倒是辽南,因为已经几近无人区,又或是李元庆的威名太甚,并未遭到后金大规模的攻势,包括复州、金州,都未受到太多战事的影响。

    与此相应的,旅顺的沈世魁部,也成为了东江本部外最有实力的选手。

    至于辽西方面,并未受到此次攻势影响,宁远的筑城已经基本完善,关宁集团的覆盖范围,以及推到了北面锦州、大凌河一线,总体事态上,还保持着平稳状态。

    只是,东江本部的收缩,明军在整个辽地的活跃性,已经骤减。从战术进攻,开始转向了全面的战略防守。

    李元庆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在历史上,天启三年之后,四年,五年,六年,正值东江兵强马壮,如日中天之时。

    但此时,因为李元庆的出现,历史已经改变。

    后金主力的矛头,过早的对准了东江本部,加之陈继盛这边的失误,导致毛文龙心情也有了起伏,做出了几个不太明智的选择,损伤惨重。

    其实,李元庆也明了陈继盛,乃至是毛文龙的心思。

    随着他李元庆的崛起,又在辽南自立门户,脱离了东江本部的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东江一系的将官们,竖立了一个标杆。

    像是陈继盛,他怎的可能对李元庆服气?

    论资历,论本事,李元庆怎的可能跟他陈继盛相比?

    或许,他认为,李元庆能走到今天,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李元庆能做到的,他一样可以做到。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心态,使得陈继盛也贪功冒进,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最终,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毛文龙这边,或许也有很大的这个成分存在,他也想证明他的能力……

    只可惜,他们都忽略了后金对辽东战事的坚决性。

    但事已至此,李元庆也不能逃避。

    不论是东江、辽南,还是辽西,都是大明在辽地防线的组成部分。

    无论哪一方受到影响,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辽地的大局,这是李元庆无法接受的。

    三部之间或许有矛盾,但毕竟是自家兄弟的矛盾,关起门来,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

    但对外,三部都是一个立场,即便不能做到同心协力,但至少不能扯了彼此的后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