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兄弟姐妹们情人节快乐,小船是注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宽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会窄出太多,宽也不会宽出太多,而长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宽的河面中心,足够十几条小船并排通行了。

    李元庆又怎的还会犹豫?

    当即,李元庆与张盘、陈忠简单商议一番,船队便直接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时,三部战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杂役,差不多超过3000人。

    按照河面的宽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实也没有太多大碍,但为了保险起见,李元庆三人还是全部选择的小船,将数艘大船,留在辽河口,每部留下100战兵看守,由李元庆部把总王海负责河口船只协调事物。

    如此,进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战兵,还有数百号水手杂役。

    内陆河不比海上,形势错综复杂,加之此时三部人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庆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

    好在有官沧海在,李元庆直接将负责航行的任务,全权交付与官沧海。

    对于此,张盘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鱼,一进入河面,便将河面堵得有些拥堵。

    此时虽是冬季,但辽河口是辽河和三岔河汇聚的交叉点,水流量很大,而李元庆三人为了多带船只,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只能一起奋力划桨。

    好在之前的晚饭,是李元庆慷慨解囊,不论士兵还是水手,吃的都很足,虽然风很大,但不到半个时辰,船队便顺利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沧海带领几十艘小船在前方开道,李元庆三人,则在第二梯队前头的小船上坐镇,根据周围环境,随时应对各种变动。

    此时,虽然进入了二月里,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两侧,到处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辽地的战局,让人很是压抑。

    今晚虽然有风,但月亮不错,能见度很高。

    到了子时,船队已经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几十里,但河岸两边,基本没有看到人烟。

    即便有一两个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没有丝毫有人烟的迹象。

    陈忠不由长叹一声,“辽事这般不堪,你我都有责任啊。”

    张盘也深以为意,“建奴猖獗,此祸不除,必后患无穷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

    走后世中走来,没有人比李元庆更了解金钱鼠辫的危害了。若放任历史自流,悲剧将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时,随着老奴的南征北讨,整个辽地,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辽地已经全面崩盘,大明方面,即便再想有所动作,已经是很难了。

    李元庆心中其实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骁勇,他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以此时三部这点军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只能是挑软柿子捏。

    只可惜,软柿子哪里这么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边碰到了小规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样,老奴得了广宁城的物资,必定会运送回沈阳,而这运送任务,十成都是要汉人奴隶来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