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粮价飞涨(6200字大章)-第2/5页





    但偏偏让朱厚照没想到的是,出现粮荒和粮价飞涨的反而是北方。

    “陛下,京城来报,最近粮价涨到了每石一元七钱!保定、大名、河间一带更是腾升至一元八钱!城中百姓依旧无粮可买,有举家食粥甚至不得不逃去他乡,皆言粮贵!”

    朱厚照刚过黄淮地界,便得到了来自东厂的奏报,一时不由得拧起了眉头,心想据自己所知,历史上万历时期吴中大饥,斗米一钱六分便让世人惊异,如今这京畿粮价竟然涨到了一元七钱,纵容因为大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产量猥琐,北运之南粮减少,但也不至于如此高,市场不是有调节经济的作用么,粮价在飞涨时,商人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大规模购粮来北方贩卖?”

    朱厚照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吩咐道:“派人去问问粮业局,如今我大明在境外屯田粮食进入我大明境内有多少,另外,着都察院严查市舶司违背禁令让粮食外销者,你们东厂也务必严查不查不纠的渎职御史!”

    朱厚照说完后没多久,待他进入山东临清时,便看见临清一段的运河岸边停泊着大量船只,上面挂着一大大的“孔”字旗,朱厚照不由得感到好奇起来,忙吩咐着锦衣卫:“去问问,这些船的东家是谁,运的是什么?”

    没多久,锦衣卫回来禀报道:“回陛下,臣已打听明白,他们的东家是衍圣公孔家,运的是粮食,说是运到辽东换盐引的!”

    朱厚照见这些船只吃水都很深,又延绵不下二里,也就能猜到这些船只如果运的是粮食的话,数量应当不少。

    朱厚照不由得心想这孔衍圣公作为曲阜最大的地主,甚至整个曲阜几乎都成了他孔家的独立王国,俨然如大明的一个“异姓藩王”,居然也会做这种盐商之事。

    “去问问,山东最近粮价如何,是否风调雨顺?”

    朱厚照吩咐道。

    过了几日后,便有锦衣卫来报:“回禀陛下,山东一名生员说,今年山东大治,无旱无涝,粮食大产,粮价低至每斗八钱,各地乡绅大户以每斗十钱之高价收购,比官府收进常平仓的价格还高!以至于新粮多进入商人手中。”

    “没想到山东乡绅在疏解民困这方面挺积极的,只是这京畿、山东粮价为何悬殊如此之大?”

    朱厚照按照在心里发出了疑问。

    一路行进到通州后,朱厚照就改行走陆路进京,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他一去两广竟耽搁了近两年,而在这个没有无线电的时代,京城如今到底如何,朝堂到底如何,就算他有锦衣卫有密奏的大臣,但他也不能完全掌握到京城最近发生的事。

    所以,朱厚照一改陆路,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到了京城。

    “娘亲,我饿!”

    但朱厚照一到京城,就看见了一小女孩无女坐在门槛上靠着自己母亲怀里的一幕,一时朱厚照有些不忍,便吩咐锦衣卫将随身带着的一袋米面给了这小女孩。

    也不待这小女孩谢恩,朱厚照就忙策马赶回了宫里,却在路上看见大明门一带的粮铺皆关了门,有百姓愤怒地聚集粮铺外大喊开门,而也有的粮铺虽然还开着,却把粮价提高到了两元一钱一石的高价。

    朱厚照回京后,则立即召见了内阁首辅刘宇,询问京畿粮价高涨之事。

    “虽因去年京畿大旱,而致粮价飞涨,但也不应该这么高,臣料想必是有商家在囤积居奇,但请陛下勿忧,臣于去年,便知道会有此事发生,已着粮业局紧急调运两百万石粮食为漕粮进京,眼下估计已快到达通州!到时候定能疏解民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