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县令胡三记 笔记推测



    ?  终于弄清楚了火烧砚的来历,因为神秘女子的突然闯入视线,清风师徒二人却感觉不到丝毫的轻松。

    “老人家,您还记得当年下令不让重提此事的县令姓谁名谁吗?”清风接着又向裁缝的老父请教。

    “天师,当时我还小,哪里操心这些啊!我得好好地想一想!”裁缝的老父皱着眉头,不停地吸气。

    “老爷爷,您别着急!再喝点茶!”辛云亲自为裁缝的老父倒茶。

    “爹,我们桐林城的百姓向来都爱给当官的起绰号,当年那个县令,也不会没有吧?”裁缝突然提醒道。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起这档子事呢?当年那个县令的确也有一个绰号,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裁缝的老父一脸惋惜。

    “老人家,事情都过去了那么久。哪里可能一下子就想起来,你不要着急!坐下来喝口茶,或许就什么都想起来了!”清风急忙安慰道。

    “爹!天师说得对,您别太着急了!”裁缝跟着劝慰。

    “我能不着急吗?天师好不容易问我一个事,这可整的!”裁缝的老父埋怨自己说道。

    裁缝知道自己老父亲的脾性,不敢再劝。

    “天师,您和我爹先坐一会!我还有几笔账务要记,呆会就给你们做晚饭!”

    清风点点头,示意裁缝去忙,自己陪他的老父亲在一旁坐下。

    “等等!先不要走,你刚才和天师说什么?”裁缝的老父突然开口,将自己的儿子拦下。

    “爹,您怎么了?我什么也没有说啊!”裁缝一脸惊讶,不知道自己老父亲的葫芦里,究竟又卖着什么药。

    “不对,你说了!”裁缝的老父又重复道。

    听了父亲的话,裁缝有些不耐烦。

    “唉呀!我的爹呀!有几笔账等着我记呢!您就别闹了成不成?”

    要是换作以前,以裁缝老父的脾气,早就骂上自己的儿子了,可是这次却一反常态,满脸笑容,如同一个开心的孩子。还没有等老头子开口,裁缝便惊讶地问。

    “爹,您没事吧?孩儿真的有几笔账目要记!”

    他的老父哈哈大笑。

    “我的儿啊!这次你可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爹,您说得孩儿云里雾里的,到底出了什么事?”裁缝不解地问。

    他的父亲兴奋地起身,用他那瘦骨嶙峋的右手,在自己儿子的肩头拍了拍。

    “多亏你的提醒,才让爹想起了当年那位县令的绰号!”

    “爹,您真的想起来了?”裁缝笑着追问。

    他的老父亲点点头,心里那叫一个美。

    “老人家,当年那位县令的绰号,难道还与账务一事有关吗?”清风接着问道。

    “说不定当年那个县令是一个账房先生!”辛云突然冒出了一句。

    “是啊!只有账房先生捣鼓这些事情!”裁缝接过辛云的话茬说道。

    他的老父亲听后,却是连连摇头。

    “当年那个县令可没有当过什么账房先生,但他的绰号却叫做胡三记!”

    “胡三记!这绰号有点意思!既然他爱捣鼓这些事,为什么叫他三记,而不是多记呢?”辛云好奇地问。

    “小师傅这话可将老头子我给问住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都叫他胡三记,只记得老人们讲过,那个县令是一个读书人,而且特别有意思,凡是每天发生的事情,他都会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裁缝的老父说得都是心里话。

    “依贫道看,当年桐林城的那些百姓暗地里称县令为胡三记,恐怕是取早中晚之意!”清风接着讲出了自己的推测。

    “天师言之有理,一天的时辰细说起来,也就是早中晚三段!胡三记,那就是他每天要记!”裁缝冷静地说道。

    “是啊!照这般说来,胡三记可是比叫什么胡多记更为贴切呀!”辛云调皮地长叹道。

    “老人家,贫道且问你,如今这桐林城中,可有胡县令的后人?”清风话锋一转,提起了胡三记的后人。

    “天师,您或许知道,依照本朝的惯例,即使一个七品县令,他也不能在家乡为官。那胡现令自然也不能例外,他自然不是桐林本地人士,就更不会在城中有后人了!”裁缝的老父一脸平静地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