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一百三十七节 赵谌的权术



    “臣磕首启奏,当斩黄潜善,悬首于宣德门前。”

    张诚伯再次上书,要斩黄潜善。

    随着时间进入五月,到汴梁的流民越来越多,整个汜水以西遭遇水灾的情形,越来越清晰。

    金兵确实被堵在洛阳和附近的县城里不能动弹,却没被淹死几个人。而豫西的百姓,真正是十室九空,田地、房屋、家中的存粮,都被洪水浸泡。

    因为是春汛和夏汛之间的时候黄河决口,淹死的百姓大大减少,这可以说是万幸,但看着汴梁城周围近百万流民,看着施粥摊位前黑压压的,似乎永远不会走完的长队,没人敢说幸运二字。

    更糟糕的是,杜充是奉赵谌德手令才挖开黄河的消息,已经在百姓中传播开来。刘鞈硬着头皮抓了几百“诋毁圣上”的百姓,但这“谣言”传得更猛以后,开封府也如同泄气的气囊一般,丧失了抓人的动力。

    现在,什么赈济流民,防备金贼,都成了要往后排的小事,挽救皇帝的声誉,才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而最便捷的招式,就是“皇上圣明,都是被奸臣蒙蔽了。”

    张诚伯此次上书,要将黄潜善悬首宣德门,便是要把奸臣揪出来,给遍地的流民一个交代。

    在张诚伯上书之前,黄潜善已经拜访过他一次,希望看在都是出身河北的请面上,能够一致对外:“大家都是出身于康王的河北大元帅府,相煎何急。此事终究是圣上做的决定,要惩处,也当惩处圣上的师傅呀。”

    张诚伯怒,“尔以吾为私党乎。”将黄潜善逐了出来。

    赵谌看着张诚伯的表章,心中十分懊恼。

    一来自建炎以来,垂拱而治,皇帝只是用印而已。黄潜善是第一个主动附和皇帝,让皇帝按本人心意办事的执政,如果办了黄潜善,赵谌十分惋惜。

    二来办了黄潜善,无论对外怎么说,在宰执和皇帝之间,就等于是皇帝承认自己错了,自己试图收回权柄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皇帝自言自语:“该当如何?”他问在一旁伺候着的一个小内侍:“黄彦节,你说该当如何?”

    黄彦节跪下,磕头如捣蒜:“国事内侍不敢多言,当问宰相?”

    赵谌厉声道:“若是问不得宰相,该当问谁?”

    “此非奴婢能瞎说的。”

    “朕让你说。”

    “皇上可问太后。太后与皇上是母子,母亲没有不帮自家亲儿子的。”

    赵谌轻哼一声:“亲儿子?宫中有传言,朕的生母其实是朕的乳母,后被赶出宫去了。朕虚岁十四,朕出生时,太后不过虚岁十四,周岁才十二,如何怀得孩儿?”

    黄彦节将头埋在地上,不敢作声。

    赵谌见状,叹了口气:“没一个顶用的。”

    在赵谌看来,黄潜善是第一个投效自己的执政,无论如何都是要保的,不然别人会认为投靠自己没有好下场。

    “看来只有自己站出来了,他们总不敢废了朕。”赵谌不由得握了握拳头。

    又到了早朝之日,尚书右丞张诚伯率先出列,弹劾黄潜善。一干言官紧随。

    赵谌看了一眼御史中丞李回,李中丞这段时间在朝堂之上,如同泥菩萨一般,一言不发。但今天赵谌给他一打暗号,李回便迈步而出:“臣有谏。”

    “讲来。”

    “黄河掘河,乃陛下之过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