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朱仙镇之战(1)-第2/4页





    而闯贼可能会截断水源的毒计,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听太子一讲,他才猛然醒悟,然后大汗淋淋。作为一名统军的大将,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水源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没有水,再是能征善战,骁勇无比的军队也会不战自溃,幸亏太子想到了并做了预防,不然朱仙镇之战非败不可。

    天威、手段、再到谋略,左良玉对太子的敬畏,又提高了一些。

    左良玉没有意见,其他众将就更没有意见了,吴甡将中军的作战计划和要点交给杨文岳,同样叮嘱他小心保管、有变焚毁。

    任务分派完毕,吴甡声音高亢的道“朱仙镇之西的水源对我二十万大军至关重要,如被闯贼所得,我军将不战自败。因此本官在此提醒诸位,务必遵照战略计划,配合太子殿下的主力,循序渐进,奋勇杀敌,如有顿兵不前,贻误战机者,定斩不赦”

    “遵令”众将轰然答应。

    吴甡退到旁边。

    现在该太子讲话了。

    在吴甡分派任务之时,朱慈烺仔细倾听,想着是否有遗漏或者是不恰当之处

    当吴甡分派完毕,退到一边时,朱慈烺站起来,肃然道“令参将们都进来吧。”

    “是。”

    铁甲锵然,脚步声声,一直在外待命的参将们列队走进大帐,将大帐挤得满满。二十万大军,总兵副将参将加起来将近一百余人,中军大帐虽然大,但一次却也站不下这么多人,因此只能令参将们在账外听令。因为帐门是掀起的,账内说话的声音也足够大,所以帐内发了什么指令,各个总兵副将又是如何回答的,站在账外的参将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刚才,听到太子要亲率兵马,疾行突袭到朱仙镇西面时,参将们小小骚动了一下。

    虽然大明朝不怕死的督抚文臣有很多,不说刚刚战死在中原战场的傅宗龙和汪乔年,就是眼前的丁启睿和杨文岳也都不是胆小之辈,但太子亲到一线,还是让参将们非常震撼,隐隐地,众人都意识到,此次朱仙镇之战怕是没有退路了,只能拼命向前,保护太子的安全,一旦太子有失,在场所有人都是死罪。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抬目环视众将,缓缓道“众将,自崇祯二年流贼蹿起,但今日已经十三年了,这十三年来,流贼四处肆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母失子,儿哭父,各地百姓被屠戮、被祸害者不计其数每每想起,本宫就痛彻心扉,恨朝廷没有保护好百姓。然朝廷屡次剿灭,但流贼却又屡屡重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能斩草除根,给了流贼喘息的机会。今日开封之战场,乃是上天赐给我军的大好时机,开封是中原雄城,流贼虽多,但却难以攻下。风餐露宿,粮草不济二十天,到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军却是养精蓄锐一个月,以锐破疲,岂能不胜”

    “再者,流贼虽多,但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只善于打顺风仗,不善于打逆风仗。得利时人人争先,唯恐落在别人身后;失利时人人奔逃,唯恐比别人跑得更慢,只要我军四路围攻,奋勇杀敌,流贼必然是一溃千里众将,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就在此一举。但在此战中奋勇上前,本宫必亲自上疏陛下,为其请功,若是怯弱畏战,畏缩不前者,本宫必亲斩之”

    “众将努力,本宫在看着你们,天下百姓也在看着你们”

    朱慈烺声音不高,但却极具煽动力,一番话讲下来,参将们都已经是热血沸腾。

    “誓死报效朝廷”

    脚步踏动,号角声声,就在军议结束后不久,丁启睿杨文岳整理兵马,准备出征之时,一支人马却开进了大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