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晋阳赵氏



    赵简子把持晋国权柄时,为了扩大赵氏的影响力,命家臣董安在晋水以北修筑城邑,称之为晋阳。后来,赵襄子因为拒绝执行智伯提出的向晋公贡献一个万邑城的要求,被智伯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共同进攻晋阳,三月不克,遂掘汾河以围城三年,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反水,掘汾河淹智伯军队。智伯被杀,三家瓜分了智伯的城邑,天下震动。

    是以赵国人对于晋阳的感情是深厚的,代表了赵氏的抗争精神,只不过赵襄子将智伯的头颅漆之并雕刻为酒爵,屠灭智伯全族,让这种抗争精神,多少显得残暴。

    每当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赵雍都会心有戚戚,对于人类之血腥和野蛮,心中多少批判一番,然而今时今日,他对于此,恐怕也就只有成王败寇的淡然了吧。毕竟,如果当日失败的赵氏,恐怕智伯也不会放过他们吧。

    这就是世界的规则,弱肉强食!

    离开邯郸约有十天,虽然一路上,还会回想起韩嫣殷殷的叮嘱,还有韩婵儿温软的身体,甚至在王城城门关闭的那一刻,一时的恍惚,但是当看着逐渐清晰的晋阳城,似乎已经看到城外等候的队伍的时候,所有的这些都已经抛诸脑后了,这里是赵氏的宗庙,我将在这里告别过去,也将在这里证明自己。

    李兑看了看四周的官员,面色不变,心中却升起一股轻慢。

    赵雍的变法虽然没有触及到地方行政,但是在有心人眼中,已经能够看出了端倪。

    首先,必然是文武分治,兵权不能抓在一个人手中,否则容易出问题。但是战国时代的区域划分并不像现代甚至不像统一之后的中国,根据局域进行管理,更多的是各城邑各自为政,这就让赵雍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决定,将地方改革的范围划定在万人城邑,也就是人口在一万以上的城邑。就整个赵国来说,也无非是邯郸、晋阳和代王城,中牟虽然曾是赵国故都,但是人口不到万数,也在此次改革之列。

    大体的改革内容是,将城守的最高职权进行分解,主将获得了战时的最高职权,遗人寺遗人获得了城守的财政大权,司隶寺司隶获得了城守的刑狱职权,四个职位互相牵制,互不统属,各司其职。城守府、主将府、遗人寺、司隶寺各自分属司徒府、司马府、司空府、司寇府直属管理。

    当然,即使是万人邑,这样的配置也显得比较清闲,赵雍将三个城邑附近城邑和县进行了整合并入三个城邑之中,统一划并成县,设立县令等职务进行管理。比如邯郸周围的五座小城就划入了邯郸城的负责范围之中,统一管理,加强了小城对主城的拱卫作用,也提高了三个城邑的粮食储备和防御能力。

    而晋阳,虽然也是万人邑,但是赵雍出于考虑,暂时并未同意将周围的梗阳、狼孟和榆次并入晋阳的统一规划中,而是让其他的小县划入其中,这样,晋阳也建立起了四个机构。

    赵雍的改革虽然是推行了,但是褒贬不一。最大的反对声,就是由于这样的划分,实际上弱化了城守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不过由于变化只不过在这三个城池之中进行,倒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这让赵雍有时间慢慢的发现其中的问题,慢慢改正。

    李兑之所以轻慢这些人,无非是这里面除了自己之外,城守、主将都是赵氏族人。司隶寺掌管刑罚,但是存在感较弱,因为这里是赵氏宗亲的聚集地,司隶管管其他人还好,如果是赵氏族人犯了法,赵氏的长老们都会上门要人,说用家法管理,但是实际上都是不了了之。肥义多次针对这种事情禀报赵雍,多次也因为赵成的阻拦实施不了,终于让司隶府成为了摆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