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回归正途-第2/4页





    可见,帝国在梵炎洋地区的军事战略,也就是围绕着遏制梵罗国展开。

    在针对梵罗国的战略包围圈当中,缅国看似非常的重要,比如是东南地区国家,东方集团初创成员国,而且西南铁路也从其境内通过,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存在很多根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最严重的,也就是其复杂的民族问题。

    虽然缅国是东南地区的国家,但是在独立之前,她属于布梵帝国,只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因为被帝国陆军攻占,所以跟南方次大陆地区的其他国家不同,在大战结束之前就已独立。

    因为处在东方文明与梵罗文明的交界地带,所以缅国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

    由此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帝国高层始终没把缅国当成一个有价值的,或者说有前途的盟友。

    在总体战略上,缅国其实是东南地区与南方次大陆的隔离带。

    总而言之,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就把目光转向了巴铁,加强了对巴铁的援助。

    受此影响,孟国更加不可能获得帝国高层重视。

    虽然在周涌涛上台之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的军事战略变得更加积极,比如新建了数座前沿军事基地,加强了军事存在,但是孟国依然是隔离梵罗国的缓冲地带,其存在价值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客观因素。

    孟国是南方次大陆上的第三大国,人口也排第三位,按照官方统计超过了1亿,而实际很有可能已经达到2亿。

    关键还有,这么多的人,生存空间总共不到15万平方千米。

    在这里面,还有差不多5万平方千米是自然保护区!

    孟国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1000人,梵罗国仅为每平方千米300人,巴铁才每平方千米250人。

    毫不夸张的说,在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孟国的人口密度最高。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还是传统农业国,唯一的结果就是极度贫穷。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帝国不愿跟孟国结盟的关键原因。

    真让孟国加入东方集团,获得了成员国的待遇,这1亿多的贫穷人口,就将成为帝国的麻烦。

    显然,对帝国当局来说,类似的麻烦已经足够多了。

    其实,帝国内部一直就对东方集团的价值存在争议,即便在军队内部,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关键就是,除了少数几个成员国之外,东方集团的大部分成员国都很贫穷,而且入盟的主要目的就是投靠帝国,或者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贫穷落后的盟国,几乎全都是人口大国。

    东方集团成立了几十年,帝国一直都是利益输出方。

    不过,更重要的现实因素是,孟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就在云雾江的河口三角洲,跟梵罗国境内冈伽罗河三角洲毗邻,即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举世闻名的孙德尔本斯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一分为二,在梵罗国境内还有约2万平方千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哪怕从孟国过境,免了两栖登陆作战的麻烦,地面部队也要从北面绕道,也就是深入内陆。

    至于南面的自然保护区,根本就没有道路可用。

    显然,从内陆攻打加尔,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