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一路狂飙-第2/4页





    相对而言,反到是沿着公路部署的雷场具有更大的威胁。

    侦查部队在试图靠近的时候,就误入雷区,1辆轮式装甲车压上地雷。不过很幸运,那是一枚反人员地雷,没炸穿装甲车的底部装甲。装甲车里的3名官兵除了听力受损,以及轻微脑震荡之外,没别的大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后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跟随突击部队活动,拥有4辆BZ-68SD火箭扫雷车的工兵排。

    DZ-68SD,其实就是在BZ-68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装了一套12联导轨式火箭弹发射装置。在使用专门的扫雷火箭弹,一次只需要齐射3枚,就能在前方800米的范围内清扫出一条宽度达到200米的安全通道。理论上,一个排的4辆扫雷车,能在15分钟之内开辟一条长度超过12千米的安全通道。如果需要扩大安全通道的宽度,还可以让4辆扫雷车同时工作。到底采用哪一种扫雷战术,由具体情况,比如部队的规模,或者想达到的突击行军的速度决定。

    通过爆破的方式来清扫地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而缺点也有,即未必能够扫除所有地雷。

    为此,还需要给打头阵的主战坦克装上扫雷钏。

    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安装扫雷钏的情况,在车体的首下装甲上留下用来连接扫雷钏的螺栓。

    此外,营级装甲部队一般都配备有几具扫雷钏。

    要说的话,扫雷钏已经成为了主战坦克“必备”的外挂装备,其价值,不止是用来扫除地雷。

    在波沙湾战争后期,特别是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前线将士就发现,装上了扫雷钏的主战坦克是铲除街垒的利器,在快速推进的战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的2个装甲营各准备了8具扫雷钏。

    接下来的进攻行动,反到没什么难度可言。

    在工兵扫除了障碍,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了雷场,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推进到了特拉德的郊外。

    虽然后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但是对付梵军仓促设施的几处防御工事,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绰绰有余。

    关键还有,梵军根本就没有能够对付ZT-99AL的反装甲武器。

    别说是反坦克导弹,连火箭筒都没有几具。

    何况,陆战队的坦克是在1000多米之外开火,没有靠近梵军的防御阵地,也就没有给梵军反击机会。

    在十几辆ZT-99AL一字排开,朝着城区推进的时候,梵军就打出了投降的白旗。

    有趣的是,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军官还有点担心,没有立即去接受梵军投降,还喊话让梵军留在阵地上。

    主要就是,协同作战的步兵还在后面协助工兵扫雷,清理扫雷产生的障碍。

    关键就是,在爆破扫雷的同时肯定会破坏路面,从而对跟在后面的轮式车辆造成巨大的麻烦。

    等到步兵到达,才让梵军到阵前投降。

    原本计划用一个晚上占领特拉德,结果还没有到15日凌晨,战斗就宣告结束。

    当然,这不是坏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能够让已经战斗2天的官兵好好的睡上一觉,在天亮之后精神饱满的开始新征程。

    只是,由侯晨晟发来的电报,让突击部队在特拉德多逗留了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