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野心勃勃-第2/4页





    增强单艘战舰的战斗力?

    这个办法看着不错,实施难度却非常巨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关键还是提高雷达的性能,比如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

    即便到了现在,有源相控阵雷达都没成熟,电子设备难以做到小型化,导致整套系统的质量太大。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规划,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在10年之后取得突破,就已经非常不错的了。

    如果仍然用无源相控阵雷达,防空巡洋舰的作战能力就很难有实质的提升。

    当然,帝国海军也在别的方面想办法。

    做为次优选择,提高防空导弹的性能,也能提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

    比如,采用KK-12A的主动导引头来改进DK-8,从而使舰载远程防空导弹具备末端自导能力,不再需要战舰用照射雷达提供引导,从而提高末端的拦截效率,以及不再受火控通道限制。

    此外,帝国海军还在信息领域下功夫。

    简单的说,就是把防空巡洋舰与舰载预警机整合到一起,通过高速数据链让预警机引导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目标。如果能提高预警机的雷达性能,比如让预警机的雷达照射目标,甚至能够绕过防空巡洋舰,由预警机控制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进行作战,特别是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

    还有,就是想办法提高导弹的有效射程。

    最新的DK-8D已经达到200千米,而在设计中的DK-8E,因为采用了高抛弹道,理论上能够拦截400千米外的目标,至于才开始研制的DK-8F,海军明确要求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

    可问题是,这些努力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一支航母战斗群里面,只有2艘防空巡洋舰,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防空网必然存在漏洞。

    正是如此,在高风险海域活动的时候,帝国海军通常让2艘,甚至3艘航母组成一支航母战斗群,从而用3到6艘防空巡洋舰掩护整个航母战斗群,用更多的防空战舰应付更大的威胁。

    不过,这种战术也存在问题。

    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无限制扩大航母战斗群的规模。

    三航母战斗群已经是极限了。

    道理也很简单,航母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的间隔距离,而帝国海军规定至少都是20千米,护航战舰与航母也要保持10千米以上的距离,以免对正在起降的舰载机产生影响。哪怕3艘航母按照品字型排列,而且防空战舰分布在四周,掩护区域的半径都超过了40千米。

    再远,就在视距之外了。

    也就是说,如果再增加一艘航母,哪怕是增加防空巡洋舰的数量,掩护航母的力度也不会有明显增强。

    显然,这也失去了扩大战斗群规模的意义。

    当然,指挥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找遍办法之后,帝国海军最终还是回到正道上,或者说是直面防空战舰不足的问题。

    让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全都具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首先被选中的,也就是吨位仅次于巡洋舰的驱逐舰。

    在“青州”级之前,帝国海军就打过驱逐舰的主意,还设计与建造了3个级别的导弹驱逐舰。只是这些导弹驱逐舰都不是很成功,其中2级有试验性质,在各建造2艘之后就草草收场,另外1级建造了6艘,不过因为满载排水量高达15000吨,在服役之后归入了巡洋舰行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