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刺破苍穹-第2/4页





    为此,梁夏帝国率先研制反卫星武器。

    要说,导弹只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反卫星导弹的作战效率不算最高,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前期准备时间长,缺乏战术灵活性,以及只能攻击低轨道卫星,但是也有其他反卫星武器所没有的优势,比如能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部署,几乎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对付那些进行变轨机动的军事卫星。

    关键还有,反卫星导弹不占编制!

    在理论上,任何一架“战-11B”都能够挂载与使用这种研制代号为“XKT-1”的反卫星导弹,需要的就只是对腹部的重载挂点进行必要的加强,取下前后的串列挂点,并且让飞行员掌握发射导弹的技巧。

    至于技巧,其实也不难。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的飞得高一点与飞得快一点,在达到极限高度之前,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把导弹射出去就行了。

    飞行员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发射导弹后失速。

    其实,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找到攻击的卫星。

    帝国空军投资,在帝国本土建造了3部反卫星雷达,而且对所有大型预警指挥机的雷达做了改进,使其能够用来探测在低轨道运行的卫星,然后靠一套综合数据处理系统,获取卫星实时轨道图。

    最为关键的是,这3部反卫星雷达都已经建成。

    此外,有三分之一的“指-8C”完成升级改造,也就是升级数据处理软件,增加对低轨道目标的计算能力。

    可惜的是,XKT-1还没完全定型。

    其实,就在上半年,李天凌还参加了XKT-1的飞行测试工作,挂着全尺寸样弹升空,通过实际的飞行,获得在挂载这种大型导弹之后,战斗机能达到的飞行包线,以便对飞控系统进行调整。

    就李天凌所知,XKT-1的测试样弹总共只有11发,之前已经用掉了6发。

    显然,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

    就算在上个月,也就是局势恶化之前,提前进行了量产,现在装备的数量也肯定不会超过20枚。

    别看XKT-1只是机载反卫星导弹,却一点都不便宜。

    那11发样弹,就烧掉了近3亿金元。

    按空军草拟的采购计划,在完成研制之后,用120亿金元采购1500余枚,算上研制花掉的30多亿金元,KT-1的军方采购单价接近1000万金元,为帝国空军迄今为止研制的最为昂贵的导弹。

    只是,现在拥有的这点导弹,肯定是杯水车薪。

    正是如此,在昨天的反卫星作战当中,帝国空军并没有使用这种导弹,而是用掉了不少的陆基反卫星导弹。

    要说的话,这种编号“KT-2A”的陆基反卫星导弹,其实是陆军投资研制,却没有采购与装备的“山火”中程弹道导弹。

    准确说是采用了“山火”的弹体。

    当时,陆军在放弃“山火”,取消所有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后,空军找到研制“山火”导弹的“飞腾”公司,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飞腾”公司继续改进这种导弹,重点提高导弹的弹道性能。

    在最初的时候,空军其实是想把“山火”发展成一种能够灵活部署的小型运载火箭。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用来进行补网发射。

    因为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星,所以并不需要多大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500千克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