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装甲反击-第2/5页





    其中玄机,还涉及东方集团的主导权。

    通过掌握集团标准的制定权,提高在集团里的地位,一直就不是怪事。

    在10多年前,确定东方集团的第二代标准口径弹药的时候,梁夏帝国的霸权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先是在第一轮公开投票中,否决了东骆沙提出的5.45毫米小口径弹药,然后在第二轮补充投票中,让高巨陆军提出的最有技术潜力的5.6毫米方案出局,最终由帝国陆军主导的6毫米方案胜出。

    虽然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高瞻远瞩,即6毫米枪弹的威力更大,发展潜力远远超过了西陆集团的5.45毫米枪弹与北孤集团的5.56毫米枪弹,其远程性能,能够与上一代大口径枪弹媲美,但是以当时情况,也就是小口径弹药大行其道的时候,整弹质量并没降低的6毫米枪弹能胜出,跟梁夏帝国在东方集团中威权不无关系,是政治影响力左右军事决策的典范。

    只是,火炮的研制难度远在枪械之上。

    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不止是缺乏资金,还存在大量技术难关。

    别说是在近期交付,能在几年之内拿出样炮就很不错了。

    战线后方,提供火力支援的那2个连,装备的就是这种被帝国陆军称之为ZS-86R的自行榴弹炮。

    其实,炮火反击也非常短促。

    因为炮兵靠后部署,所以就算有炮兵雷达,也未必有足够的射程能对侦查到的,所有的敌方炮兵阵地开火。

    要说的话,大部分敌方的炮兵阵地都在ZS-86R的有效射程之外。

    在炮火反击结束前,司徒麟已经带着部队来到阵地东边。

    行进途中,司徒麟把任务安排了下去。

    3个坦克连以排为单位,在阵地东北依次展开,保持200米间隔距离,司徒麟直接指挥的营属警卫排在最北面。

    至于加强的2个机步连,跟在坦克连屁股后面,在战斗打响之后负责殿后,并在撤退的时候提供接应。

    按照正规战术,2个机步连的步兵战车都留在后方几千米处。

    在反击开始后,让步兵下车设置防御阵地。

    如果反击行动遇到麻烦,比如没完成任务,不得不选择撤退,就得用反坦克导弹攻击敌方的坦克战车。

    其实,这都是常规战术。

    做为第4机步师仅有的几个装甲营当中的一个,第04101营的官兵都非常清楚,该怎么打这场反击战。

    不说别的,他们都是正规军,而不是临时招募的预备役人员。

    其实,这也是司徒麟他们第一次参与实战。

    哪怕在过去几年里,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大规模演习,其中肯定有实弹对抗部分,但是演习就只是演习,远远无法跟实战相比。

    不说别的,司徒麟都很紧张。

    就像演习一样,他让驾驶员汤学兵把坦克停在了队伍最前面,警卫排的4辆坦克全都在后面。

    全营,也只有警卫排有5辆坦克。

    另外3个连都是11辆坦克,每个排3辆,以及连长与副连长的座车。

    通常情况,连长与副连长直接指挥一个排,充当进攻的尖刀部队,而另外一个排在后方充当替补。

    在坦克停下来之后,司徒麟就呆在炮塔外,准确的说是站在车长的位置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