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系统之战-第2/4页





    巴铁空军也将出动30多架作战飞机,重点轰炸巴士拉附近的伊拉克军营。

    这么安排,主要是巴铁的作战飞机部署在阿联酋与阿曼,距离伊拉克较远,没法深入伊拉克境内。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盟军的问题。

    南趾王国、麻莱国与南珠国的参战部队都因为部署在卡塔尔与阿联酋,而且战机的作战半径偏短,所以被派往伊拉克的南部地区,或者去轰炸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尽可能的避免给后勤保障增添负担。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给帝国空军的加油机添麻烦。

    别看帝国空军安排了40多架大型加油机,海军也准备了几十架伙伴式加油机,可是相对多达800架的出动量,以及得在2个多小时内完成打击任务的作战强度,这些加油机未必够用!

    至于产油国集团的参战力量,全都被派去轰炸科威特境内的伊军。

    这也是沙乌地等产油国集团成员国的唯一要求。

    除了对空作战,在对地打击方面,只针对入侵科威特的伊军,不针对伊拉克的本土。

    按照沙乌地方面的解释,只是不想把枪口对准无辜的伊拉克民众。

    安排首轮突击任务其实算不上麻烦事,而且很多战术级别的工作,也不需要丁镇南亲自负责。

    往年进行“西进”联合演习,反复演练过类似情况。

    就算这次加上了沙乌地这些非同盟的友好国家,安排作战行动的时候,也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真正的麻烦其实是“踹门行动”。

    在每年的“西进”演习当中,这个问题都会被提到,而且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还一直没得出理想的解决办法。

    说得直接一点,面对现代化防空系统,空中突击的风险十分巨大。

    伊拉克拥有波沙湾地区最严密的防空系统!

    经历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又有迢曼帝国的全力支持,伊拉克用上百部雷达与数千枚防空导弹,搭建起了整个波沙湾地区最为严密,也是密度最大的防空系统,号称能够应付任何级别的外来入侵。

    此外,伊拉克军队还保留了上万门高射炮。

    平心而论,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并不差,充当主力的防空雷达与防空导弹都来自迢曼帝国或者西陆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依靠这些防空系统,击落了上百架波伊战斗机!

    按照推演,采用传统的突防战术,要做好损失80到100架战斗机的思想准备。

    关键还有,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未必能完成突击任务。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帝国空军一直在研究突破防空网的战术,简直是不惜血本。

    发展至今,帝国空军终结出来的战术,已经不是突破防空网那么简单的了。

    在现代化的军事体系中,防空其实只是一部分,因此突破敌人的防空网只是达到目的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不是要达到的目的。

    正是如此,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在反复强调,突破防空网只是其一,关键是在第一时间摧毁或瘫痪伊拉克的通信指挥系统,迟滞伊军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并且由此掌握战斗主动权。

    可见,关键是通信指挥系统,而不是防空系统。

    或者说两者有同等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