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最终谈判-第2/4页





    此事不但关乎路易十四,还要牵扯到易卜拉欣,只能协调完三方的利弊得失,才能最终拍板定夺。

    清军对路易十四、利奥波德、索别斯基、查士丁尼等人来说都是敌人,但却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

    在消灭这股武装力量之后,毫无疑问,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这是易卜拉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方相对清军动手也可以,但易卜拉欣要求实现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由明帝国担保,在消灭清军之后,欧洲盟军不会进攻奥斯曼的控制区。

    其二,欧洲各国必须承认奥斯曼的控制区,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奥斯曼的利益。

    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尤其是在地图上如何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明帝国与奥斯曼的边界好说,朱慈烺已经与易卜拉欣商定,以南布格河为界。

    如此一来,乌克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产粮区就归大明所有了。

    朱慈烺对波立没兴趣,更没兴趣对当地进行扶贫。

    明军将边境线推进到明斯克一带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沼泽地了。

    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只对波罗的海沿岸感兴趣,这就给了索别斯基复国的前提条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区,最难谈妥的就是利奥波德与易卜拉欣。

    利奥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维亚。

    由路易十四劝说利奥波德,朱慈烺开导易卜拉欣,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承认当下的实际控制线。

    代价也就是索别斯基的地盘几乎被缩小了一半,但他势单力孤,实力又不行,在谈判时完全说不上话。

    能给他复国,已经算是对其仁至义尽了,否则波立这个国家将永远地被从地图上抹掉!

    利奥波德能让步是因为奥斯曼有明帝国在背后支持,这是他与路易十四联手都抗拒不了的。

    易卜拉欣愿意妥协,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朱慈烺允许在击败鞑靼人之后,他可以收留部分残兵败将。

    具体多少,那就要看他的意愿和能力了,没有明说数量,这才是让易卜拉欣最为心动的地方。

    易卜拉欣也明白鞑靼人是限制欧洲向东北方向扩张的重要制衡力量,朱慈烺多半是不希望他们被多方联手彻底消灭的。

    在战后,这些鞑靼人也将成为奥斯曼帝国对抗欧洲盟军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

    对朱慈烺来说,自己只想要乌克兰的土地,上面的人一个不要。

    对易卜拉欣来说,收编愿意为自己作战的鞑靼人、车臣人、哥萨克人更为重要。

    会议上还有一点要对法奥双方言明,那就是为了公平起见,从一七零一年元旦开始,将向双方提供“大力神”轰炸机,每年向每方的供货数量达到二十架。

    路易十四本来还想催促朱慈烺,希望尽快拿到这款轰炸机,好尽快对清军动手。

    看到易卜拉欣也没拿到,那就放心了,可以接受推迟一年的要求了。

    某位辫子皇帝不会想到,这次会议就决定了辫子们的命运。

    战前,欧洲是三方混战,加一方观看。

    战后,欧洲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演义了。

    朱慈烺认为路易十四至少得攒出来四十架“大力神”轰炸机再动手,那就意味着需要在一七零三年之后才能正式发动对辫子的反击作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