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制造磺胺-第3/4页





    很多人包括太监在内其实都认识字,但对于物质的内在反应过程都是留于表面认知,达不到初一学生的水平。

    他们都知道甲物质和乙物质在加热之后会生成丙物质,但为什么会生成,他们是绝对不清楚的,这也是大怼朝科学,特别是化学发展的瓶颈。

    “每个小组在实验之前,都要上报,经过批准才能进行试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呼喊组长,若有大火,可不经上报,直接扑灭。各个组长都须在现场监督,未经本宫允许便擅离职守者,立即逮捕下狱!”

    周围都是内厂的安保人员,配备的全是冷兵器,就是害怕用火枪射击不法之人的时候发生不测。

    幺鸡认为这样基本上就算万无一失的,制造磺胺虽然非常复杂,而且难于控制反应物和生成物,但还是觉得比制造生化哈密瓜要靠谱一些。

    在抗菌方面,青霉素当然比磺胺的威力要大得多,但制造难度也比磺胺要难得多,首先无菌实验室就完全没法搭建出来。

    像旧皮靴、棉仔饼乃至长毛的哈密瓜,某太子都让杨进朝准备了一堆,分别放置在三个屋子内的培养皿里,由专人负责看管,定时进行检查。

    不过幺鸡对他们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磺胺的反应过程再难,好歹也是可控的,要制造青霉素,那得看霉素大爷们的心情……

    对于前几批,甚至前十几批“准青霉素”,幺鸡都不知道造出来的具体是什么,只能用小白兔来进行试验,但愿会有点药效。

    造磺胺就无须这么小心谨慎了,起码实验人员不用每天都洗澡换衣服,哪怕身上有跳蚤都能继续干活。

    为了不让有毒气体威胁到后邸的贵人们,幺鸡还特意遣人制造了两台巨大的手摇式风扇,架在东宫屋前,仰角三十度,专门用来吹散有毒气体。

    这些原料里,最难做的就是苯胺和硝酸。

    前者上游产品是苯,可以通过煤炼焦,再蒸馏煤焦油来获得粗苯。虽说产量比较低,一吨煤也就能出一公斤的苯,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煤,已经多到随便挖的地步。

    要造出后者就极其费劲了,实验室制法是由硝酸钠与硫酸结合,“啪啪”出硝酸。工业上开始也这么干,不过由于这种方法酸量大,且容易腐蚀设备,就改为氨氧化法了。

    某太子现在就追求速度和产量,只要便于生产的招数,不管成本多高,都会进行实践,硝石有的是,等造出硫酸就开始大规模啪啪出硝酸。

    硝酸和苯起反应生成硝基苯,生成物再与氢气结合便可制造出苯胺。

    关键在于苯在硝化时,温度须要控制在70至80摄氏度之间,对火候把握要求非常精准。

    某太子认为如果运气好的话,每三份实验生成物里,应该有一份合格的硝基苯成品。

    制造氢气就既困难又容易了,困难的方法是水煤气法,即以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汽反应得到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再让一氧化碳转化成非常稳定的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得到含氢量达到80%左右的氢气,再想得到更为纯洁的氢气,就要用到氨乙酸亚铜了,没有这个鬼的话,就只能凑合用八成纯度的氢气了

    如果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备,所得到的氢气就很纯了,纯度能达到99%以上,幺鸡打算做几台手摇式发电机,反正身边别的不多,就特么太监多!

    “啊嗷~!”

    幺鸡正在思索余下步骤的时候,忽然院子里陡然发出了一声惨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