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韩侯问寿



    第二天上午,韩国朝会。

    韩文侯志得意满地端坐着,“众爱卿可有事奏?”

    张宿站出朝班,奏道:“启奏陛下!清溪先生的弟子特来谢恩,现在正候在殿外,等候陛下旨意。”

    韩文侯高兴地捻着短短的胡子,“这个清溪先生还真是有本事,朝歌义举,人们不过认为是江湖传言,浍山一战,人们也都还觉得他是运气好猜中的,没有想到如今一马十城,倒真是不得不让寡人刮目相看了。宣他们上殿吧。”

    国安等人被宣上殿,行过礼之后,国安说了一些感恩戴德的话,便提出要回云梦山。

    韩文侯高声道:“代寡人问候尊师清溪先生,培养了这么多青年才俊,将来一定为诸侯所争抢。来人,赏赐云梦山一百金,千里马一匹。”

    国安等人跪下谢恩。

    大臣们听到后,窃窃私语起来。

    韩文侯咳嗽了一下,大臣们便缄默不语了。

    韩文侯捻着胡子,看着满朝大臣,得意地问道:“既然尊师有通天彻地之能,能不能算出寡人寿数几何啊?”

    张宿一听,暗自叫声不好,他想站出来替国安等人解围,又怕韩文侯怪罪,也怕得罪其他眼红的大臣。刚才还满腹牢骚的大臣,听了韩文侯的话,顿时窃喜起来。

    国安一听,顿时愣住了,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不答是欺君,奉承又损了清溪先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声誉,他急忙扭头看看苏名远。苏名远这时微笑着点了点头,朗声道:“启奏陛下!”

    洪亮的声音顿时使大殿安静了下来,众人都屏声敛息,紧紧盯着苏名远。

    柳晗卿就在苏名远的旁边,心急如焚地小声道:“五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要送命的!不要逞强啊!”

    云淇也担忧道:“五哥,不可儿戏!”

    苏名远也不听他们的劝告,继续说道:“家师虽然略懂《周易》,却不似文王能知阴阳察生死,测风水定乾坤,不过偶言得中,被乡野百姓传为奇谈,实在也非家师本愿。况且‘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家师名微言轻,不敢故弄玄虚,更不敢妄议诸侯长短。家师本清修之人,原想传授我等弟子一些技艺,将来好安身立命,做个知法守法的百姓,如此而已。”

    众大臣一听,面露得意的神色。张宿偷偷看了看韩文侯,见文侯面有不悦。

    国安看到韩文侯严肃的表情,正准备跪下求情,却被苏名远一把拽住了。国安回头看看苏名远,苏名远依然微笑着。

    韩文侯一看苏名远的动作,佯装更加不高兴了。

    张宿见状,赶快道:“朝廷之上,不可儿戏,君上问话,应当如实而答,不可闪烁其词。”

    这时,戴瑄站了起来,轻蔑地说道:“启奏陛下,清溪先生派几个弟子下山来我韩国,本来就对我韩国不敬,如今又置陛下的问题于不答,分明是藐视我韩国朝堂,若此事传扬出去,诸侯将如何而看?”

    云淇忙朝丰褚看去。丰褚这时正关注着国安几人,见云淇焦急的神色,又看到苏名远镇定自若,忙奏道:“启奏陛下,戴大人所言未免小题大做。戴大人乃饱学之士,岂不知孔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况且,孔圣人尚不语怪力乱神,就算那清溪先生是个世外高人,怕也高不过孔仲尼吧?他们下山无非也是为了求取前程,怎么会藐视朝堂呢?这样于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戴瑄惊讶地看了看丰褚,嘴动了几动,还是站回去了。

    听到这话,又看了看苏名远的表情,云淇忙道:“启奏陛下!丰将军所言极是。陛下乃一代明君,韩国如今蒸蒸日上,我们几个无官无职的外乡人,焉敢对陛下不敬?况且陛下厚赐我云梦山,实在是千载难逢的际遇,我等感恩戴德尚且唯恐不及,又何敢自大惹祸?”

    张宿看了看韩文侯,佯装怒道:“黄口小儿,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在这里摇唇鼓舌,还说不狂妄?你等不就是怕因言语招致陛下怪罪,失了赏赐,坏了名声,无颜回去吗?”

    丰褚听了这话,故意不耐烦道:“好了!啰啰嗦啰啰嗦,陛下乃一代英主,你们有什么话尽管说吧,陛下肯定会从善如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