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好一碗狗粮-第2/3页





    殊不知,这时候人人都不看好的地皮,搁十几二十年后成了有价无市的抢手货。有钱都买不到。

    即便是萧三爷此时也不知道啊。他当时之所以脑袋一热选在这儿买地起房,图的根本就是宽敞的后院嘛。

    “乖囡,这院子大不大?你别拿现在住的那套皇家四合院比,跟你爷爷的那套小四合院比咋样?是不是宽敞得多?”萧三爷得意地问闺女。

    老爷子没好气地白他一眼“你就这点出息!”

    大伙儿都笑了。

    “姥爷姥爷!屋子里还有炕!”

    三胞胎在帅帅的带领下,挨个屋地跑了一圈,兴冲冲地来和大人汇报他们的发现。

    萧三爷挨个地抱了他们一圈,笑着说“对咯!这屋子每个房间都能烧炕,你们喜欢的话,今年过年咱们上这儿来。村子里杀猪,咱们问他们买肉,姥爷多砍点柴禾回来,咱用大铁锅炖猪肉吃,是不是好久没吃了?”

    四合院里烧饭用的不是煤球就是煤饼,哪那么多干柴供他们烧啊。这里就不同了,除了没田种地,别的方面跟在农村生活没两样。

    “哦哦太好咯!”

    孩子们总喜欢新颖或有趣的东西。

    新房子即便在规模和装潢上,远不及大四合院,但谁让这儿贴近乡村、贴近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呢?

    “小芳,听你爹说,你毕业后想回宁和发展?这儿不好吗?如果你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可以住到这里来啊。到时候跟二伯、二伯娘作伴不好吗?”

    萧二伯娘坐到盈芳身边,抓了把瓜子边嗑边问。

    盈芳想回宁和工作一部分的确是出于对乡下宁谧生活的喜欢,但不全是。

    倘若地宫遗址不在雁栖山,即便她读的是考古专业,毕业后希望能分配到博物馆工作,也不一定要选择宁和的地方博物馆。

    归根结底,她还是想回到上辈子留给她很多回忆的地方。不论今后从事的方向是考古研究、还是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似乎只要待在地宫遗址附近,她就感到无比安心。

    “年轻人有想法、有追求是好事儿,咱们应该支持。”萧二伯捧着茶缸喝了口产自美丽山谷百年老茶树炒的明前茶,悠悠接过话茬,笑睨了媳妇儿一眼说,“想和老三他们作伴还不好办?等我退休了,我带你去宁和那边长住。刚子家那么多房间,留间给二伯不打紧吧?”

    向刚笑着摆摆手“原本就有给二伯、二伯娘留房间。”

    萧二伯欣慰地笑了。

    萧大伯看着他们你来我往的对答,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啥意思?今儿不是新屋上梁吗?你们咋都在讨论去宁和长住的事?合着不准备搬过来住?那我折腾这些是干啥?”

    “咳!老大,这里是咱三兄弟的新家没错,这不日用品啥的,不都搬来了吗?我和老大的意思是,以后乖囡要是回宁和发展,咱们一年里肯定要去那边住一阵子的。再一个,退休了总窝在一个地方多没劲啊!合该趁腿脚走得动,带着老头子到处去走走看看。等回京都,自然是在这儿聚了。”

    “这还差不多!”萧大伯说道。

    说到四处去走走看看,老爷子拉过大宝贝蛋问“阳阳,听你教练说,开年又有比赛了,这次是去哪里啊?远不远?出不出国门?”

    “三月份的只是友谊赛,就在咱们省隔壁的大海城。对了妈,我小时候去没去过海城啊?我师兄师姐他们都去过。”阳阳吃着烤土豆,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海城啊?你们小时候没去过,但在你们妈肚子里的时候去过。”姜心柔笑着道。

    “姥姥姥姥,我们要听故事!”

    三胞胎人手一条小板凳,围着姜心柔嚷着要听小时候的故事。

    于是,这天晚上,大伙儿围着炭盆,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烤土豆,重温了三胞胎没出生前的种种趣事。

    因着三胞胎没去过海城,又惦记姜心柔口里好吃好玩的海城街巷,老爷子大掌一挥“老二,你让鼎华他们俩口子别赶回来了,咱们今年换个地儿过大年,满足一下仨小的愿望。”

    萧二伯“”您是老大您说了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