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教典型



    对于骆逋,张忡是名副其实的后辈,本县丰收之际,张忡哪能忘了提着特产去拜访呢?

    连日来他走访各个村庄,总算是将这头一年的稻蟹给顺利销了出去,这一年西平县的经济一片大好啊。

    他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提上十几只稻蟹,五斗稻蟹米,来到了鹿鸣书院。

    虽说是身着便服,可书院中有几个不长眼的会不认识本县县尊父母呢?来往众人纷纷行礼,将他请到了致知居。

    听闻张忡来访,骆逋很是高兴,放下琴弦,走出内室。

    张忡拱手,恭敬的行礼道:“式仁见过浩然先生。”

    骆逋也不托大,拱手道:“式仁来了,快坐吧。”

    “是。”张忡笑着坐下,然后对属下道:“将今年的稻蟹和蟹田米给浩然先生看看。”

    “是,大人。”下属回了一声,然后两步走上前去,撑开布袋给骆逋瞧。

    骆逋垂眸一看,捋须而笑,道:“好啊,今年全大明农田收成了减了几成,恐怕只有西平县民有福啊。式仁你治县有功。”

    张忡笑了笑,道:“托浩然先生的福。”

    “浑说。”骆逋道:“老夫整日蜗居山上,你托得我甚么福?”

    张忡笑道:“这稻蟹种养是沈康提出来的,沈康又是您的门下弟子,怎能说与您无关呢。”

    “哈哈哈。”骆逋笑了笑道:“几日不见,你倒是擅辩起来了。”

    张忡略有些不好意思,笑着道:“晚辈不敢。”

    “不过。”骆逋面色一变,严正的抬眸看向他,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该知道这个道理。”

    张忡略想了想,拱手问道:“浩然先生的意思是?”

    骆逋道:“应试上,他连夺两元,四月里汝宁府大灾,沈康带领同窗救助了许多百姓,又有今年这稻蟹与蟹田米,他年纪轻轻,怕承受不起再重的声名了。”

    张忡凝眸想了想,道:“可这桩桩件件都是出自他手,总不能埋没了孩子的好品行。”

    “恩。”骆逋笑道:“并非埋没,只是暂搁,百姓们心中有数,知道这米与蟹从何而来,只待将来有用途之时,再将这份名声激出来。”

    他略微笑了笑,斜睨向他,道:“民间老话不是说了,好刀要用在刃上,你明白么?”

    张忡沉了一声气,点头应下。

    他今日的来意,本是要为沈康向上头请赏,想先来与骆逋商量一番,哪知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堵回来了。

    他心知骆逋所言非虚,也念着为沈康留条后路,就此不再提起这件事了。

    骆逋门下弟子如此出类拔萃,他哪能不高兴呢?他笑了笑,扬手道:“老许,将螃蟹与米都蒸出来,留张大人在致知居用昏食。”

    “是,先生。”老许应下,然后出门去准备。

    骆逋起身笑道:“你难得来一次,今夜要陪老夫痛饮几杯啊。”

    “那是自然的。”张忡笑着拱手,道:“早就听闻鹿鸣书院的青橘酒回味无穷,晚辈今日既然来了,必然得讨一杯尝尝。”

    “好,哈哈哈。”骆逋笑着道:“来看看老夫今日所作的画。”

    张忡道:“有幸赏一赏先生的雅作,看来今日晚辈来对了。”

    二人有说有笑,出门去往书房。

    日落月升,沈康打了个哈欠,放下毛笔,揉揉眉心,问:“阿术,几更天了?”

    “二更了。”

    沈康点点头,道:“歇了吧。”

    刘术垂首道:“公子,您怎么就坐得住呢?一转眼,就练了两个时辰的字。”

    沈康笑笑,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我明知学识上不如人,还不努力,那不是废材么?”

    刘术略有些惊讶,问:“公子是说王公子?”

    “恩。”沈康笑道:“乡试的首名,我恐怕拿不到了,但也不想就此服输,自是要废寝忘食。”他又笑了笑,摆摆手道:“我去练刀活络一下身子,你别等我了,就寝去罢。”

    刘术低低的笑了笑,点头应下,将挂在墙上的刀递给沈康,便出门去也。

    沈康接过刀,将长衫半撩,掖进裤腰,大步走出门去。

    短刀寒光凛冽,沈康渐渐掌握了用刀的手劲,依照着高怒教给的路数学习,如今看来也是有模有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