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打造大车



    想着想着,柴宗训发现一个很大的漏洞。既然还能以大周天子的仪仗行事,没记错的话,那么自己可以坐六架马拉的车,如果五十辆马车都是六马的话,那就可以用更大的车啊,那就可以装更多的东西,赚大发了啊。想着想着哈哈大笑起来。

    “刘管家,宫里制作马车是哪个部门负责?”

    “由工部负责,做成之后交给兵部。殿下,你要制作马车吗,宫里太仆寺就有现成的马车啊?”刘公公告诉柴宗训。

    “走,随我去工部看看。”自己得去换身衣服,不可能还穿着龙袍招摇过市吧,就怕有人到赵大那里上眼药。

    宋初,工部并不受重视,只有一个判工部事,官职低得很,连今天大朝会都没有去参加。

    坐着马车,很快就来到工部的本部府衙,本部府衙只是办公和对接其他部门的地方,真正的制作场地却在外城的工部下属机构。

    柴宗训来的时候,看见两个守门的衙役正在打瞌睡。于是自己抬腿就迈进门去,他们受惊,突然醒来了。

    “来者何人?工部重地不是你小孩玩的地方,还不快快离去。”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柴宗训,看那服饰,应该是哪个高官的小孩。

    “放肆,这位可是郑王殿下,来找刘判官,还不速去叫刘判官前来迎接。”刘公公喝道。

    这些衙役不认识自己,但认识刘公公。赶紧赔罪一声“请饶恕小的们眼拙,请上前厅稍等片刻,咱这就去请刘判官。”

    柴宗训被领到了前厅,一个丫鬟奉上茶点后就退下了。自己细细的打量着这工部的待客厅,两边摆着茶几和座椅,大厅中间空着做为通道。面积并不大,大概百来个平凡,东西不多,都是些旧物。通往后堂的门被一道屏风挡着。整个大厅看起来略微寒酸啊。

    不多久,一个身穿绯色官服的精细老头过来了。

    “下官工部判工部事刘庸迎驾来迟,请殿下责罚。”人还没到,声音先传了过来。而后又拜倒在自己面前。

    宋朝就这点不好,动不动就下跪,难道衣服不难洗么?也浪费时间。赶紧把他扶起来“不用多礼,今天本王也是有事相求。”

    “下官有何事可向殿下效劳的?”

    “本王欲打造五十辆载重物的马车。”

    “载重物的马车?和寻常马车有何区别?工部之前做过载物的马车,只是把车厢改成敞篷就行了。”

    “不,本王要的是四轮马车,体型更大,载物更多,可以驾六马的车。”

    “不知殿下造来作何之用?”

    “叫你造你就造,哪有这么啰嗦,到底能不能造?难道看我们王爷年幼就欺负郑王府不成。”刘公公不耐烦了。

    “抱歉,实在不是下官推拖,而是其中确有困难。所以先弄清楚殿下将这马车用在何处?”刘庸是要问到底了。

    “用在何处有什么说法吗?”柴宗训看这刘判官不像是故意拒绝自己。

    “禀告殿下,载物车都是两轮的车,有用马,也有用牛,还有用骡子的,但都大同小异。而四轮车,我工部也有做过,可使用起来却不大方便,只能适用于城内拉送货物,因为不好转向,只能走直线,如要转向,只能靠牵引畜生朝一侧使力,方可转向,使用很不方便,而且还容易损坏车辕,所以就没普及开来。”

    “唔,这倒是没想到。”自己没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虽然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发明创造最多的朝代,可现在还是宋初,四轮马车转向的问题。后世是怎么解决的呢?柴宗训听后思索起来。

    后世的车转向靠的是一个叫差速器的东西,可这东西以目前大宋的科技水平造不出来。

    再简陋一点的东西呢?四轮马车做成两个两轮,两前轮为一组,两后轮为一组,每组都固定在一个车架上,再用一根立轴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差速,就能实现转向了。这就形成了车架,再搭载车厢就可以了。

    柴宗训把这个原理向刘庸一说,刘庸思考一阵,说“应该可行,可以前往一试。”

    要去试验就必须去工部的作坊,在城外。刘判官跟守门的衙役说一声。唤来马车,在前面领着柴宗训的马车朝外城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