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童言无忌



    柴宗训谢恩后,转身面向众位大臣。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众大臣,是否觉得陛下太过于仁慈,或者昏庸?”柴宗训开始对大臣们开始训话。

    “陛下此举是为朝局稳定,诸位想想,史上哪次皇位更替不是血流成河,人头滚滚?政权交替,多少人失势?自去年父皇驾鹤西去,本王自柩前即位。此值国家危难之际,是陛下力挽狂澜,拒敌于国门之外。本王少不更事,主少国疑,虽有众位爱卿帮忙治国,却缺少掌舵人,造成国家原地徘徊,失去发展壮大的机会,不能带领大家强国安民。在这乱世,迟早被敌国找到可乘之机,灭国就在旦夕之间,这是一份风险。这份风险我冒不起,在此的诸位也冒不起,大宋更是冒不起。”

    柴宗训看着下面满脸惊讶的大臣们,心想效果还不错,还要继续洗脑。

    “陛下年幼就随先帝南征北战,先后辅佐太祖、世宗两位先帝,收复国土,保境安民,平天下叛乱,维护国家稳定,立下赫赫功劳。如果他没资格做皇帝,那么谁有资格?”

    “国家复兴,要几代人的努力,太祖、世宗,一直希望恢复汉唐繁荣之景象。但是,家国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靠在此的诸位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付出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当国家强大了,比汉唐还辉煌的时候,诸位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孙儿,当年你家翁也是天还没亮,就风雪载途得赶来上朝。也是自己年老时的一笔谈资嘛。”

    各位大臣也沉浸于联想当中,想象着以后怎么向儿孙们装B。看来这口鸡汤灌到效果了。

    “陛下继承先皇遗志,也有统一中原大地之气势,但是如果缺了大家的鼎力支持,也一样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所以,我们应该放弃成见,共同为把我朝打造成传承千年的盛世而努力。各位是想在这小朝廷当官,还是万国来朝的大邦国当官?”

    “当然是愿意在大邦国为官,对不对?就算官职再小,出使他国,也被当成上宾对待,而小国,就算大臣宰相,大家也不放在眼里。”“前些时日,高句丽来使我朝,有谁把他们放在眼里过?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啊。”

    这一下说道大臣们的心口上了,是啊,国家才是自己的根基,就算家族基业再大,国破了,还能存身么?

    “好一句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说出了世上列国纷争的真相和结果。你不去攻打别人,别人自会杀上门来。”赵匡胤听得面红耳赤,激动得站了起来。

    下面大臣们也群情鼎沸。这就是打鸡血的效果啊。

    “但是。”柴宗训大喊一声,把大家杂音都压了下去。“历来成大事者,都有大魄力。你们明知主少国疑存在灭国的风险,但是你们呢?做了什么?除了在背后发发牢骚,执行圣旨也大打折扣,有谁敢站出来想过对策?惟有陛下一人,冒着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的代价,扶大厦于即倾,冒大不韪来主持朝局。这是何等的胸襟?你们敢吗?”

    “你们不敢,因为你们怕,你们没有胆子,你们没有魄力。”“这天下不是我柴宗训的天下,也不是你们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是他们的领导人而已,诸位都是饱读诗书,能教化万民的相公,能让幼子当国吗?国家大事岂非儿戏,正是陛下有这胸襟和眼光,才敢于在此新旧政权交替之际,荣登大宝,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国家就像一艘船,而陛下就是那掌舵人,我们就是那水手,百姓就是乘客。只有我们全体一心,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使我大宋更大更强。”

    柴宗训看大家洗脑洗的差不多了,个个都进入了亢奋状态。

    “臣祝陛下千秋万代,一统江山。”柴宗训拱手朝赵匡胤拜到。

    “臣祝陛下千秋万代,一统江山。”群臣激愤,整个大庆殿跪了一地。

    赵匡胤自己也激动得差点眼泪都掉下来,自己哪有这小子说的这么好。见民心可用,也从座位上走下来,一个一个去将大臣们扶起来。这标志着,皇帝检视他们每一个人,也是臣子和天子的互相接纳。直到赵匡胤把所有人都扶起来之后,才回到宝座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