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夜雪围炉 1



    一年弹指逝,新岁转瞬来,除夕午夜过后,便已是永乐一十五年,丁酉之岁了。

    年前几天,萧宁远曾去棋星厅见过孙义为,向他打听那日相的推衍近况,孙义为只言未得善解,又道:“听闻郑和已受了皇命,将于明年五月再次下海,护送各地使者归国,待元宵节一过,我如论如何也得下山去见他了。”

    萧宁远听了,嘴上虽祷祝孙义为“一帆风顺”,心中却不禁为他这太出世人意表的筹划而担忧。

    也正是这几日起,衡山派上上下下开始张灯结彩,迎庆新年,一派喜乐之象,萧宁远心中,却乡思益浓,乐甚寡淡,也才领会到李陵“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之句的深意。

    湘衡之地自有湘衡之地的新年风俗,萧宁远随俗而事,心中却总偶有怅意。

    大年初六午后,天阴沉沉的,不知是阴过便晴呢,还是将有雨雪。

    天色已昏,餐还未成,萧宁远便背了手在阶口踱步,忽一个转身,见孙江语在不远处,正笑着向自己招手。

    萧宁远便忙迎过去,自那日从天龙谷回山后,萧宁远就只见过她两次,一次是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桌上,一次是在大年初一往来拜年之时。

    萧宁远问她何事,她也不答,只道:“跟我来。”说完即走,萧宁远便一笑,在后跟着。

    孙江语直引着萧宁远往悟道宫那边走,萧宁远便猜她是又要领自己上天柱峰顶了,当下暗道:“这么冷的天,上去受冻么!”足下却丝毫不停。

    到得悟道宫边时,天已全黑了,萧宁远刚想问:“天黑无月,看不清路,可如何上峰。”却见孙江语转过墙角,摸出两个点着的灯笼来。

    孙江语将手中灯笼递给萧宁远一个,仍不说话,只在前面引路。

    萧宁远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师姐,这大冷的天,又已黑了,还上去做甚么?”

    孙江语这才回头,“嘿嘿”一笑,道:“不冷不黑又怎能衬出暖意,衬出亮堂?你只跟来便是,到时,定少不了你的好。”

    萧宁远听她之话,似已有了妥当安排,心下好奇,却也不再多问,亦不费力去猜,只加紧跟在她身后,等着到了地方,一睹即明。

    两人踏着山道,愈行愈高,将至峰顶时,萧宁远忽觉鼻边飘过一丝淡淡的香味,却也不在意,只继续走着。

    登上峰顶,萧宁远见火光到处,那块原本空荡荡的凉亭遗基上,竟搭起了一个木棚。

    一阵寒风吹来,虽刮得萧宁远脸鼻生疼,但他却嗅出风中夹着一股浓烈的肉香味,他细细一辨,忽惊喜地喊道:“狗肉!”

    只听旁边的孙江语“咯咯”笑道:“算你的鼻子灵!”说着走到那圆台上,伸手打开那小木棚的柴扉。

    萧宁远却呆在了原地,一时感慨,只不知如何是好。

    孙江语回头,见萧宁远还不动身,便又回来拉他:“进去罢,光闻着香可饱不了肚。”

    原来,当那日孙江语在天龙谷中听萧宁远讲起他幼时与聚狗肉宴的旧事时,见他对此事如此怀念,便暗思:“他这次过年回不了襄阳,却好歹也得让他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狗肉。”

    回山后,孙江语便一直在筹划此事。

    她先是花几天工夫,凭着一己之力,在这天柱峰顶的凉亭遗基上,搭了个木棚,又在棚内挂上毡毯,以防寒风。

    接着,她再跟借口往天龙谷中耍下得山去,趁机去衡山县城中的一家狗肉店里讨教烹制狗肉的手法,又随手买了些香料,偷偷带回。

    今日一大早,她才又下山买了腿新鲜狗肉,让屠夫帮刀剁好,方拿到峰顶木棚内,混下香料,烧了炭火煲着。

    期间,她还偷偷去自家菜园里拔了白菜和香菜,洗净备好。

    诸事皆齐后,孙江语这才来喊萧宁远上峰。

    萧宁远进得棚来,孙江语将柴扉一掩,棚周便只剩下个透气的小窗口,棚内又得那盆炭温煦着,便十分暖和。

    孙江语再将两个灯笼挂在木棚壁角上,棚内便十分亮堂。

    这下,棚内便果真应了孙江语先前说的那“冷黑正好衬出暖明”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