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现-第2/3页





    韩琦干脆利落的干掉了铁鹞子,进一步的激怒了,辽兴宗,故而,辽兴宗不顾久经战阵的疲劳之身,强行的攻击,怎么可能已经进入到灵州,却这么的无功而返,肯定是有强大防御,阻挡住了他。

    狄青虽然不知道,韩琦是怎么表演的,长弓肯定是其中一项,单凭长弓,以4万不足的禁军实力,是没办法跟吞并了西夏,账面上增加了数万大军,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五六万辽国相提并论,棱堡应该也占据了巨大的方面。

    狄青的讲话非常也策略,既保证了贾朝昌听明白,又不过分的刺激贾朝昌,特别是注意,不说出贾朝昌的目的,虽然这已经是韩琦,还有其他的将军们,早就猜出来的东西,却不能当着贾朝昌的面来说出来。

    实际上,稍稍有些脑子的人就会想出来,武将,在文官眼里,是暴躁的,鲁莽的,可是能够在北宋,在军方拥有相当基础的武人,哪一个是简单的,不说狄青了,其他人,那个不是在千军万马的拼杀之中,除了敌人之外,还要面对的敌人之外,还要面对自己人。

    北宋文官受到优待,武将可不是这样,除了混日子等死的勋贵之外,其他的武将,想要上升,必须抗拒了所有的压力,比如勋贵,比如文官,再比如说恶劣的战场环境。

    在这一场召集的最初时间,稍稍交流一下,了解一些东西,就会知道,没那么简单。

    在西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目前整个北宋局势向好的前提下,贾朝昌调集这些人来,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改善北宋的军制,别开玩笑了,贾朝昌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之前还会那么的无所作为。

    能够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不可能对于朝堂上面的争斗一无所知的,他们都有各自的渠道,更别说,保守派已经弄的这么的大了,几乎整个朝堂都被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变法派的重新崛起,还是要占据三大的地位,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之下,狄青明确的把握到了贾朝昌的命脉。

    跟辽国开战,哪怕是占据了一些主动,去的了一些胜利,可是如果守不住,那也是白给,整个河北的防线,足够强大么,在狄青看来,也不尽然,否则的话,就不会在过去的时间之中,连续的被辽国所讹诈,一旦辽国动用大军,边疆局势就不稳

    在狄青看来,韩琦在西夏取得的优势,有长弓突然应用的强大好处,这个长弓确实是最适合整个北宋使用的武器,不但便于获得的,最少说,弄出来100万长弓,不会动摇北宋的根基。

    知道了榆木的重要性,在砍伐的同事,也会加强种植,整个北宋,适合榆木生长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只要保持好度,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制作长弓的来源非常的广泛,不会如同短弓的筋胶角之类的,是生物的东西,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搜集不到那么多的动物,就影响到制作。

    榆木本就是北方最常见的树种,在北方野外,十来个种类之中,就必然有榆木,有些地方,甚至漫山遍野的都是。

    治愈蚕丝这个玩意,那本身就是北宋最多的,哪怕是每年飞起的蚕丝,也可以支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长弓的使用

    攻击的武器有了,总不能只是攻击么,北宋跟辽国最重要的不同,恐怕就在于,他更加的富庶,辽国不用攻击下北宋的重镇,只用在关键的地方进入,然后洗劫一些城市之后,就会得到巨大的收益.

    这也是在北方,大规模的兴建防线的根本原因的,一旦开战,万一哪一个地方方位不好,会让整个北宋出现问题,损失巨大。

    在不做好防护,贸然攻击辽国,反而引发大战的前提下,那个麻烦大了。

    韩琦所看重的另外一个方面,棱堡,就成为了天然的选择。

    狄青的要求非常仔细,枢密院,几乎把关于棱堡的一切东西,都汇总到了一起,狄青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下,棱堡到底有什么作用,威力几何.

    在众多的文字之中,是没有关于棱堡内容的直观性说辞的,这样越发证明了狄青的想法,棱堡不简单,否则,就不会不附注书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