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第2/3页



    只要陛下振奋士气,凝聚人心,不要慌乱,镇定下来处理眼下危机,遏制景军北上必不是什么难事。”

    “是么?”见皇上看向他,刘旭肯定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那......那朕要如何做?”

    刘旭想了想:“首要就是安稳人心,老臣有些策算,请陛下定夺。”

    “好好好,你快说,速速说来朕裁决!”

    “是!其一,此刻以安定人心为上。

    陛下须尽快下旨昭告天下,此战失利是山海关守将耶律脱乎玩忽职守,存有二心,不听从主帅调令导致失利,非我大金军士战景军不利。”

    刘旭心中明白,根据重重迹象,主帅、和各处守将传来的零散消息,此事十有**是主帅乌林晃责任更大。

    但当下耶律脱乎九死一生,死无对证,将责任推到他身上稳定军心才是大事,仗还要接着大,军心乱了,人心惶惶,那就真没法和景国大军抗衡了。

    “好,朕也觉得该这样,我大金勇士悍不惧死,百战百胜,是主将失职无能才有此败!”皇帝连连点头。

    “其二,陛下应尽快将辽东一旦兵力向辽西收缩,随时准备向南增援大军,向北拱卫京都,以备不时之需。”

    “好,朕即可下令把辽东剩余的兵力抽调过来,不过要囤驻何处?”

    刘旭想了想,随后道:“依据老臣之间,可囤锦州,锦州要地南北东西通达,大军在锦州最为应变。”

    皇帝连连点头,刘旭便接着说“其三,皇上须居安思危,令一可靠大将征发上京,辽东一代年十八以上男丁悉数囤驻锦州,同时让户部今年多征五成赋税,以维持大军开销。

    此国难之际,举国上下男女老幼都应为国分忧。”

    皇上连连点头,觉得这条路可行。

    刘旭犹豫一下,然后声音低沉下来:“陛下,乌林晃不堪大用,言过其实,如此国难当头之际,不可再让其为大军主帅了......”

    “嗯,朕也觉得如此,这才一个月就丢了山海关,无论如何他主帅失职是必定的,那该以谁为主帅?”

    刘旭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清楚话。

    “刘国相,快说啊!”皇帝很着急。

    刘旭还是没有直说,面对众多大臣和皇上的目光,他低声道:“临阵换帅是大忌,容易导致军心不稳,但如果换一位军中威望崇高,将士信服之人,肯定能稳住大局!”

    他此话一出,有些人也察觉到什么,户部,兵部几个官员连忙站出来说话:“臣等也觉得国相言之有理,是需要一位有威望的人出来主持局面。”

    皇帝也慢慢听出话里的味道,脸色不好看起来:“你们想说什么?”

    几人连忙低头,不敢接话,只有刘旭接着说话:“陛下,老臣所说的正是辽王耶律宗弼,辽王在军中威望很高,加之骁勇善战,熟知兵事,与太祖征战二十余年少有败绩,请他出山挂帅,定能稳定人心,救我大金与水火之中啊!

    许多事情大可以后再去计较,再者辽王是陛下叔父,还有比一家人更亲近更信得过之人吗。”

    年轻的皇帝没有说话,烛火映照着她的脸,阴晴不定,变幻复杂。

    刚刚不敢说话的大臣也纷纷开始小声谏言,希望皇上让辽王主持大局,不过年轻的皇帝依旧没说话,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刘旭着急了,在这样下去要坏事,连忙上前,不着痕迹的轻轻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别再刺激皇上。

    等气氛缓和些,刘旭才上前压低声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做法,是为了江山稳固,为社稷之将来考虑,是权宜之计,合情合理。

    但如今境况不同,此时要考虑的已经不是江山社稷能否慰稳固,而是生死存亡之干系所在,大金皇室基业是存是亡啊陛下........”

    刘旭的话似乎一下惊醒了年轻的皇帝。

    确实,此时景国十万大军过了山海关,已不是考虑他的江山能否稳固的时候,而是到了考虑大金皇室,完颜族国祚是存是亡的关头了。

    大殿内火光昏黄,大殿外黑夜中寒意涌动,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下,年轻的皇帝最终点了点头。

    这让许多面色苍白,急得牙关紧咬的人都松了口气,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想抵御景国大军,女真贵族继承大辽国留下的财富和权力,谁又舍得放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