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君臣同心-第2/3页





    “回陛下,这是微臣的仆人忠伯。”巩永固想起当日离别时竟是最后一面,大为悲痛。

    “忠伯临死不负所托,真是忠义之士,”赵君虎声音渐渐高亢,“大明如多几个这样的人,如何能落到这般下场。朕去了南京后,必定建一座祠堂供奉英灵,好让后人得知他们的美名。”

    “陛下英明,我等必定效法忠义之士,追随陛下。”巩永固等人齐声道。

    赵君虎心情好了不少,这些人以后便是自己的班底,虽人不多,但都经过生死考验,应该可以放心了。

    “陛下要去南京?”倪元璐奇道。

    “都怪朕不听爱卿所言,贻误了时机,连累这么多忠臣良将。”赵君虎知道倪元璐为什么如此吃惊。

    真实的历史上,一年前崇祯便与首辅周延儒商量南迁,因懿安皇后,也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以“祖宗陵寝在京城”的名义反对作罢。

    此后军情紧急,巩永固、倪元璐、左中允李明睿等官员纷纷上书建议南迁,崇祯也听进去了,密旨命天津巡抚冯元飚秘密准备漕舟待命。

    当时的首辅陈演害怕自己被留下守城极力反对,攻击南迁有违祖训,故意将南迁之议泄于民间,弄得沸沸扬扬,又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上书奏请杀掉李明睿,南迁之事又不了了之。

    李自成逼近京城时,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再次奏请崇祯南迁,崇祯又犹豫不决,生怕有损名声。

    范景文、李邦华等人提出折衷方案,请求太子先行前往江南,结果光时亨提到唐肃宗灵武故事,影射太子夺权,又吓住了崇祯。

    崇祯自己不决策,甩下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拂袖而去,把锅全算在臣子身上。

    再后面李自成来得迅猛,崇祯才下决心南迁,可惜良机已失,想走也走不了。

    大臣们见皇帝终于知道承担责任了,大为感动,又想起此刻去南京怕是为时已晚,便忧心忡忡。

    巩永固皱起眉头,“只是不知道陛下如何出得去?”

    倪元璐笑道:“驸马不必担心,听王公公所言,陛下有块李贼的亲军令牌,混出城应该不难。”

    赵君虎苦笑道:“朕带一两个人走倒是不难,只是带全部人出城就难了。”

    巩永固大感意外,“所以人都要带走?包括宫女们?”

    他虽性格温和,待人宽厚,只是限于平时,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潜意识里并不认为宫女算人。

    “不错,所有人,一个都不能少。”赵君虎也不意外,后世文明昌盛,人命照样分三六九等,更何况这个时代。

    此时江寒雪带着几名宫女忙着给大家准备吃的,地下室也没有什么隔音,赵君虎这话便听得清清楚楚,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手脚更麻利了。

    “陛下仁义之心,微臣敬服。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为几个奴婢误了正事。”倪元璐劝谏道。

    “此事朕已有计划,倪爱卿无需多言,”赵君虎补充道,“各位不妨通知家眷做好准备,时机一到,一起突围。”

    倪元璐等人大是感激,自己死里逃生全靠崇祯有先见之明,不想崇祯还记得自己的家眷,又要跪拜。

    赵君虎最怕他们动不动行礼,见身子一动,连忙拦住,“行了,各位先去准备。明日易海峰带侍卫去内城各门看看情况,回来后再作商量。”

    他跑了一天,早就累得不行,肚子饿得咕咕叫,只想早点休息,穿越以来第一次朝会便在昏暗潮湿的环境中沉闷的结束了。

    江寒雪指挥宫女将晚饭端了上来,原来是黄黑色的稀粥!

    赵君虎虽有心理准备,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帝就吃这个?这连后世的平民都比不上啊!

    他倒是不知道,有食物吃已经很难得了。此时京城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幸好驸马府巩永固早早驱散下人,还剩下一点余粮,转移的时候每人带了一点,要不然还要饿肚子。

    虽说吃得不怎么样,王承恩按规矩想让皇帝单独一人用膳,毕竟皇帝和大臣一起吃饭,不成体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