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仁义之师-第2/3页





    李自成唰的一鞭抽了过去,冷笑道:“下官下官,老子几时给你官做了?”

    张缙彦脸上顿时多了一道血痕,见李自成面色不善,吓得连声求饶,投降明军在一旁暗暗叫好。

    李岩见这张缙彦着实可怜,上前对李自成低声道:“此人虽贪生怕死,但献城毕竟有功,陛下如杀了他,只怕会激起明朝官员同仇敌忾之心,反对我大顺不利。”

    李自成冷哼一声,“刚才在城墙上叫骂那人究竟是谁?”

    张缙彦连忙道:“回陛下,那人是神机营千总高宗亮。”战战兢兢看了刘宗敏一眼,又道:“刚才刘将军已将他围住,没想到却被他逃了出去。”

    李自成回头道:“哦?还有此事?”

    刘宗敏一指孟兆祥的尸身,怒道:“如果不是这厮可恨,老子早已擒了那高宗亮。”便将当时情形说与李自成听。

    李自成脸色肃然,向尸体拱手作揖,“老子生平最敬重此等忠臣孝子,最痛恨的便是贪生怕死的叛徒。传老子旨意,厚葬孟侍郎,不许惊扰他的家人。”

    张缙彦见李自成一脸蔑视看着自己,心中满是羞愧,只恨自己当时为何没勇气杀身成仁,如今受此奇耻大辱,只是此刻自杀终是下不了手,跪在地上再也不敢作声。

    忽然听得附近一声异响,李自成心中生疑,正待派人查看,一名宦官走出来跪在地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参见陛下,愿陛下江山永固,万世永存!”

    “你就是崇祯的狗奴才?崇祯此刻在哪里?”李自成记起先前派人与崇祯谈判时,此人便是崇祯的使者。

    王德化回道:“奴才先前见崇祯尚在宫中,陛下已入城,过了前面大明门,便可直通皇宫,抓住崇祯如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李自成大笑道:“你这奴才倒是诚实得很,前面带路!”

    王德化回道:“奴才遵命,不过这大明门是历代皇帝参加重要庆典出入之门,陛下今日初登大宝,应循例到下马石碑处,下马步行至宫中,方显陛下之仁德。”

    李自成被他说得喜笑颜开,“就依你所言,到时下马入宫便是。”

    “陛下之仁德,必受万民之景仰,就让奴才为陛下牵马坠镫。”王德化上前牵住李自成的战马,手脚甚是麻利。

    “你这奴才不错,以后就跟着老子。”李自成笑着将马鞭扔给王德化,王德化连忙接过,躬身引导大顺军缓缓前行。

    这京城多次经受刀兵之灾,百姓也甚为胆大,不少人虽关门闭户,也暗中偷偷窥看。

    李自成于崇祯二年起兵,征战十几年,早已名震天下,大家对李自成和闯军甚是好奇。

    见战事已定,沿途便有一些人探头观看,此刻见大顺军军容严整,也不欺负百姓,便不断有人涌出来聚在路边。

    一些大顺士兵将事先准备好的闯王诏令四处张贴,其中一条写着:大军临城,秋毫无犯,如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另一条写着:照常生理,罢市者斩!

    有识字的便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给旁边人解释一番。一些店铺本已关闭,听清诏令,连忙打开大门,张灯结彩,打扫一番。

    京城百姓中有办法的早已跑路,剩下的多是底层百姓,早已被朱明王朝弄得苦不堪言,“打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在民间传唱已久,在京城百姓也流传甚广,听了诏令更觉心安,纷纷出来迎接闯王,只指望改朝换代能让自己过点好日子。

    一些百姓拿出些酒食犒劳闯军,有的在道边铺上黄沙,摆上香案,用黄纸、红纸写上李自成的名号,上面写得五花八门,有的写闯王,有的写大顺皇帝,另有些见识的便写上永昌皇帝。

    李自成骑在马上,见城中百姓热情高涨,高呼万岁之音不绝于耳,心情大是得意,微笑着向百姓挥手致意。

    这是他进城前和李岩商议好的计划,此前闯军攻破洛阳和西安时,虽军纪严明,城中百姓并不知道,便有不少人投井、自缢、服毒。后来李岩内疚不已,向他痛陈利害,此次攻入京城,他也想有一番作为,便依李岩之计,提前张贴告示安定民心,免得百姓惊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